皮带
扎在腰上的服装简史

盘:只为扎紧衣服
腰带可以将宽松的裤子衣衫“捆”在身上,也起着点缀和装饰作用。不过,人们发明它的最初动机,显然是为了前者—原始人穿戴的兽皮和树叶可没有尺码,只能借助一些植物中的粗纤维,把它们束在身上。等到人类掌握了纺织和裁剪,会做出衣服后,由于那时扣子(详见本刊09年5月“纽扣拉链”)还没出现,为了不让衣服散开,仍需要靠绳带状物品来维系。麻绳、布带是古人最常见的腰带,而论档次,皮带绝对是“显贵”的。
人类的第一条皮带是由古埃及人制造,只是依后来的标准看,与其称之皮带,不如叫皮绳更靠谱。真正有模有样的皮带始于中国夏朝,人们把皮革割成长条,一端割一个小孔,另一端拴一个小木棍,扎系的时候将木棍穿过孔洞再别住,就可以将皮带合围,称之为“盘”(音“盘”),只有男人能佩戴。


钩落带: 皮带有“扣”了!
大约在商周时期,人们觉得卡住盘的小木棍不够结实,便用金属制成弯钩形代替,扎系时用钩扣住孔洞即可,并且为了美观,钩背被设计成梭形或扁片状,称为“带钩”。春秋时期,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当齐国国君时,被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射了一箭,正是由于箭射在了带钩上,他才大难不死,成为“春秋五霸”之一的齐桓公。
自从带钩出现,人们就开始注重其装饰性。等到了秦汉时期,达官贵人们多用金银玉石来制作带钩,造型纹饰也越来越华美。在这一时期,带钩也渐渐演化出一个带有扣针的圆环,称之为“鐍”(音“绝”)。使用时将皮带伸入环内,然后将扣针插入皮带上的孔洞,就能牢牢系住,制式和用法同现代的皮带扣完全一样。这种皮带被叫做“钩落带”,汉朝时又经西域传到欧洲,自此,西方的皮带几乎都使用了这种形制,并沿用至今。
责任编辑 / 郭亦城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