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牍
标签: 文化文明

汉代的历书简册。
千年前的“盗墓笔记”
西晋年间,汲郡(今河南卫辉市)有个叫“不准”(读作“否标”)的盗墓贼挖开了一座战国古墓。他看到成堆的竹简,上面依稀有字。不准对它们毫无兴趣,一心想找更值钱的珍宝,便点燃竹简当火把,将墓室翻了一遍,扬长而去。
等官府发现这起盗墓案,古墓里只剩下一地狼藉的竹简。官吏们用了几十辆车,才将它们全部装完,运往国都洛阳。经鉴定,竹简都是珍贵的先秦古籍,可惜已被损坏了不少。
残缺不全的竹简,被收入晋武帝的皇家图书馆。竹简上写的都是古文字,颇难辨识,皇帝让学者荀勖、杜预等人进行整理,再用当时通行的隶书重新誊写。经过多番考据,从这堆竹简中,一共整理出了《纪年》、《穆天子传》等十几部着作。
此事被写入《晋书》,堪称我国最早的简牍考古记录。这批因盗墓而现世的竹简,被称为“汲冢竹书”,它记载的一些历史,大大有别于当时的史书。例如尧舜的王位继承,《史记》说是和谐友好的“禅让”,竹书却爆料:“昔尧德衰,为舜所囚也。”——竟是舜篡了岳父尧的位!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