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原上的游戏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5年第06期 作者: 舒泥 

标签: 酷玩意儿   地球村公民   

不熟悉草原生活的人,往往可怜草原上的孩子—天高地阔,除了草啥也没有,他们玩什么呢?但牧民们说:“现在的孩子真可怜,只有塑料玩具,要么就是手机,真没啥玩的!”其实,草原上的牧民都像长不大的孩子,从小玩到老。他们根据草原上的天时地利,开发出了许多独特又有趣的游戏。
我们习惯将赛马当成一个体育项目,其实对于草原牧民来说,它就是个日常游戏。很多蒙古族赛马比赛的骑手都是孩子,而胜利属于马主。到了那达慕的时候,小骑手都会兴奋地盼着比赛,这是他们童年最华丽的游戏。
过去草原上常见的勒勒车,也是孩子天然的游戏设施。抢夺木棍的游戏通常就以勒勒车轮子为终点。

“抓特务”和“橄榄棍赛”

蒙古族音乐人敖日格乐生长于呼伦贝尔大草原,如今在城市里工作。一说起童年,他就眉飞色舞:“哎呀!我小时候可能玩儿了,哪像现在的孩子,没啥玩的!”

当年,很多学校都直接办在草原上,即使在旗县市镇里,老师也常带着学生去野外玩儿。到了野外,最常玩的是“抓特务”:老师在不同大小的字条上写上特务1、2、3号……然后将纸条藏起来,让孩子们去找,找到最大的一号“特务”,就成了游戏的赢家。茫茫草原,一眼望去无遮无拦,到处是草,风还很大,纸条能往哪儿藏?这个游戏岂不是很无趣?其实恰恰相反,在草原上找东西特别好玩!

草原上可不是只有草,低头仔细看,地上的细节是很丰富的:有石块,有牛羊粪,还有老鼠洞……纸条往饼状的干牛粪底下一塞,表面看去毫无破绽。所以孩子们要对草原生活特别熟悉,善于观察,才能尽可能多地找到纸条。

敖日格乐玩过的另一种游戏,眼下在一些地方已是正式体育比赛了。这个游戏也需要广阔天地,并且要有草,不能是光秃秃的地方。它的规则是这样的:参赛孩子分成两队,发令者从起点抛出木棍,孩子们就奔出去找。先在草丛里找到木棍的孩子,立刻拿着它往回跑,对手队看到了可以来抢,己方队友则负责保护。两队人马有攻有防、有追有挡,那场面简直就像草原上的橄榄球赛。最后,只要有哪个孩子拿着木棍跑回起点,用它在勒勒车的大轮子上划一下,代表“投球进门”,他所属的队伍就算赢了。
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