晶形
矿物的立体几何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5年第06期 作者: 杨帅斌 

标签: 石头记   

棱柱、棱锥、长方体……立体几何习题上的这些几何体,可不是数学老师假设出来的,自然界中的矿物晶体就能长成这些形状。本期“石头记”讲述的,就是矿物晶体形状的立体几何形态。不过请放心:阅读期间,绝对不会让你求体积、求表面积或者求某条边的长度。
聚集在一起的萤石晶体,呈立方体或八面体状。
温度较低时,形成的粒状锡石
锡石(二氧化锡)生成于地下的入侵岩浆或矿物热液中,它的晶形与形成时的温度密切相关。形成时的温度越高,它的身材就会越来越“高挑”。

晶体外形谁塑造?

初中化学课上,我们学过了“晶体”与“非晶体”的区别。和树脂、玻璃这样的混合物不同,纯净的天然矿物结晶,大多具有规则的外形。在现代矿物学发源的欧洲,人们最早从棱柱状的水晶(石英)身上发现了这一点,于是就把具有类似规则外形的矿物都称为“晶”体。

每一种矿物,都有特定的晶体形态,被矿物学家称为“晶形”。比如石英晶体一般是带尖头的六方柱状,食盐晶体是方方正正的立方体,橄榄石晶体则是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斜方柱、或者斜方双锥体……到20世纪初,科学家用X射线分析了矿物晶体的内部结构,才发现不同的晶形,是由每种矿物的原子排布方式决定的。如果把石英柱碾磨成石英砂、把食盐块捏碎成食盐粒,再用放大镜仔细看,石英砂粒还是个六方柱,食盐粒也还是个立方体。

然而在自然界中,许多矿物往往长得比较“随意”,看不出什么清晰的几何形状。这是因为,天然晶体的形成,会受到温度、压力、生长空间等外部环境影响。许多晶体是在岩石空隙中形成的,如果空隙足够大,晶体就长得块大丰满形状好,显示自己的本来面目;如果空隙较小,晶体就只能按照空隙的形状生长了。

斜方柱状的石膏晶体
立方体状的食盐晶体
六方柱状的绿柱石晶体
五角十二面体状的黄铁矿
磁铁矿是天然具有磁性的铁氧化物,呈现正八面体(图1)、菱形十二面体(图2)两种晶形。
菱形十二面体(图2)两种晶形。

晶形并非身份证

每种矿物晶体都有自己的“生长套路”,但晶形与矿物的种类,并非像身份证那样一一对应。许多种矿物都会以不止一种晶形出现,也有许多种矿物长成了相同的晶形。比如同样是磁铁矿,却有正八面体、菱形十二面体两种晶形。与磁铁矿同为菱形十二面体的,又有银亮的闪锌矿、晶莹的金刚石,另外黄铁矿也有这种形态……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