肚脐
废弃的“传送口”
标签: 生活百科

人生第一道疤
肚脐眼是个俗称,它本名就叫“脐”,在汉语里是指生于生物机体上凸起或凹陷的部位,比如某种橙子的底部有圆形凸起,就得名“脐橙”。人体的肚子(腹部)上,也有一个近似圆形的脐,也叫“肚脐”。
肚脐对离开母体的人来说,几乎没有任何用途,不能算器官,只是出生时留下的痕迹,人生的第一道伤疤。婴儿在未出世时,还不具备呼吸和进食的能力,全要依靠一条连在身体上的“管道”—脐带,从母体获取养分。等到婴儿呱呱坠地,开始大口呼吸空气和自主进食,这根脐带就失去了作用,于是人们会把它剪断,而脐带在婴儿身上残存的部分,几天后就会坏死脱落,至于那个婴儿腹部连接脐带的孔洞,则逐渐封死并长出新的皮肤,成为肚脐。


“肠子头”和“罩门”的传说
民间有句俗语,说肚脐是“肠子头”,没事别老抠它,搞不好会把肠子捅出来,听着怪瘆人的。其实,这话只说对了一半——肚脐确实曾经连接着肠道,当然只是曾经。脐带与婴儿连接的器官是肠道和膀胱,当它与人体分离后,体外曾经连通膀胱和肠道的“入口”随之闭合。随着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发育,肠道和膀胱也启动了“自我封闭”程序,换句话说,肚脐与肠道和膀胱从此再无瓜葛。倒是脐带上的原先的血管还跟人体有关联——这部分血管不再参与血液循环,变成了连接肝脏的“肝圆韧带”,起到固定肝脏位置的作用。
武侠小说里,常有“金钟罩、铁布衫”这种功夫,号称能刀枪不入,唯一的弱点就是肚脐,只要攻击这里神功就破了,故而肚脐又称为“罩门”。这虽是传说,却也不无道理。肚脐的皮肤是人体表皮中比较薄的,用手抠容易抠破,并且那里还经常蓄积污垢细菌,引发感染。正常情况下,如果发生感染,人体的淋巴细胞就会对病菌进行攻击和防御。但特别不巧的是,肚脐没有淋巴组织,所以如果发炎了只能任病菌蹂躏,有时还会顺着肝圆韧带一路感染到肝脏,那可就“摊上大事了”——所以说,即便肚脐不连着肠子,也别没事去抠它。
责任编辑 / 郭亦城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