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就是大王
19世纪美国南方的棉花帝国
标签: 文化文明

美国南方佐治亚州的棉田和小木屋。棉花不是花朵,而是开裂的果实,团状的白色纤维里面包裹着种子。

棉花盛开的美国南方
最早用于织布的棉花,是原产印度、后引入亚欧大陆各地的亚洲棉。16世纪,西班牙殖民者轻松征服了中美洲,却发现当地“落后”的印第安人,种的棉花居然比自家的好。这种原产墨西哥一带的“陆地棉”,纤维产量和品质远胜于亚洲棉,从此被广泛栽培。今天我们穿的棉质衣物,大部分都来自美洲陆地棉的纤维。
当美国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时候,南方的几个殖民地就种起了棉花。18世纪60年代,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引爆,纺织技术突飞猛进,对棉花原料的需求也水涨船高。
美国独立后,气候温暖的南方各州成为绝佳的棉花产区。1794年更诞生了一项重大发明—惠特尼轧棉机,它能快速把棉籽与棉花纤维分离开,一个劳动力一天能处理的棉花从50磅猛增至1000磅!去籽后的棉花便于打包、运输,从而极大解放了美国南方的棉花产能,促使棉花种植面积成倍扩大。
到南北战争前,全世界3/4的棉花都由美国生产,其中绝大部分产自南方各州。哪怕是英国这个“世界工厂”,国内经济也高度依赖美国棉花。当时美国南方的一位州议员口出狂言:“这个世界上没有哪股力量敢同棉花作对。棉花就是大王!”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