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古渡
大河之滨,传奇据点
标签: 文化文明


龙羊峡渡:地处青海共和县,由唐朝时期吐蕃人始建,曾是唐蕃古道上的知名渡口,今已改为水电站。

拉加寺渡:位于青海玛沁县,是黄河九曲中第一曲上的古渡口,因乾隆年间修建的拉加寺而得名,是古时青海南部的贸易集散交易点,今已废弃。

蒲津渡:位于山西永济县,北临龙门峡,南接潼关道,是连接晋陕的交通要道,为方便过河,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曾于此修建浮桥。今已废弃。

茅津渡:位于山西路平县,毗邻三门峡,是进出河南的门户。它是黄河上最古老的渡口,始建于商代,现已成为旅游风景区。

大禹渡:位于山西芮城县。相传大禹治水时,曾在此登高俯察河道,故而得名,如今渡口下游已建成水电站。

太阳渡:位于河南三门峡市。此地在汉代属大阳县治下,得名“大阳渡”,因“大”与“太”在古汉语中同义,故而又叫“太阳渡”。如今改为游览黄河的码头。

孟津渡:位于河南孟津县。“武王伐纣”时,正是于此盟会誓师,所以孟津又叫“盟津”。早在西晋时期,孟津渡上就已有桥梁存在,如今建有水电站。

花园口渡:位于河南郑州市,因明朝嘉靖年间,吏部尚书在此修建了一座花园而得名。但清末至抗战时期,黄河3次在附近决口,花园口渡已被废弃。

古渡·古道·新桥
扎陵湖是黄河上游两个最大的淡水湖之一,古称“柏海”,在许多古文献中,又被称为“扎灵海”、“扎灵淖尔”,当年松赞干布就是在扎陵湖畔的渡口,迎娶文成公主(图1)。
扎陵湖是黄河上游两个最大的淡水湖之一,古称“柏海”,在许多古文献中,又被称为“扎灵海”、“扎灵淖尔”,当年松赞干布就是在扎陵湖畔的渡口,迎娶文成公主(图1)。

而文成公主和亲团的入藏道路,便是“唐蕃古道”(图2)。

在上世纪70年代,扎陵湖上建起了可以通车的“黄河木桥”后(图3),扎陵湖渡便彻底废弃了。
扎陵湖渡
松赞干布“接亲地”
……(唐贞观)十五年,妻以宗女文成公主,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,筑馆河源王之国。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,见道宗,执婿礼恭甚。
——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
在广袤的青藏高原北部,有着“千湖之县”美誉的玛多县,散布着大片湿地湖泊,这里也是黄河的发源地。扎陵湖是其中面积最大的淡水湖,除了风光秀美,湖边还有“唐蕃古道”上最重要的渡口,也是黄河自上游始的第一个渡口—扎陵湖渡。
扎陵湖古称“柏海”,原本水域面积与鄱阳湖相当,但后来水源匮乏,明清之时退缩成两个湖,分出去的小湖另称“鄂陵湖”。早在唐朝初期,李世民一直想征服西部的吐蕃和吐谷浑,但始终未能如愿,还吃过几次大败仗。不过这数次的征战,倒是开拓出一条通达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。公元634年,吐蕃的新赞普(相当于国王)松赞干布为巩固内政,向唐朝遣使求亲,而唐太宗也愿两国修好,同意将文成公主下嫁。
责任编辑 / 郭亦城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