侏罗纪昆虫的微观世界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5年第05期 作者: 傅彤 

标签: 动物世界   

2.2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“中生代”,常被称为恐龙时代。其实在当时,还有另一批低调的成功者:身材渺小的昆虫,就是在中生代迅速发展壮大的,它们在恐龙时代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,它们的化石同样诉说着精彩的故事。
长喙蝎蛉类具有细长的口器,能取食裸子植物的传粉滴,顺便帮它们传粉。

中生代,也是昆虫时代

今天的昆虫可谓“进化大赢家”,至少有数十万种。除了蜻蜓、蟑螂等诞生在“古生代”的老前辈,大多数昆虫类群都是在“中生代”出现的。在当时,它们与庞大的恐龙一同分享地球,但其中只有极少数能保存为化石。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宁城县,就是这样一个昆虫化石宝库。

宁城位于内蒙古、辽宁、河北三省区交界处,紧邻着名的“化石圣地”辽西地区。在侏罗纪时,这一带曾经气候湿润、植被繁茂,是昆虫繁衍的绝佳环境。21世纪以来,从这里“爬”出的昆虫化石,为我们了解恐龙时代的昆虫打开了一扇窗口。

银杏侏罗蝎蛉是个拟态高手,身体形态与当时某些种类的银杏叶片极为相似。

银杏侏罗蝎蛉:

长着腿的“银杏叶”

今天的许多昆虫,都把外形长得尽量低调,隐藏在周围环境中,也就是“拟态”。2012年,在宁城的侏罗纪中期地层中,我国科学家发现了“银杏侏罗蝎蛉”的化石。它的拟态对象,便是当时分布广泛的银杏:静止不动时,银杏侏罗蝎蛉的两对翅膀向外摊开,躯干居中,整个身体活像一片掌状的银杏叶!它们埋伏在银杏枝叶间,既帮银杏消灭害虫,也借此躲避更强大的捕食者,与银杏相互扶持走过了近1亿年的时光。

长喙蝎蛉:

裸子植物传粉使者

昆虫家族的大发展,得益于会开花的被子植物在白垩纪崛起,而今天多达85%的被子植物都依赖昆虫传粉。但2009年在宁城的一项发现表明,早在被子植物尚未出现的1.65亿年前,昆虫与裸子植物之间就有了这种羁绊。做出这项壮举的,还是蝎蛉类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