烛火
七十二变


说起拍蜡烛,你可能会觉得无聊:光溜溜的蜡烛顶着个火苗有啥可拍的?其实我在拍摄之前也是这么想的,但在拍摄之中发现了新玩法,大半夜的拍了两个多小时,直到相机没电,根本停不下来。
拍摄烛光需要全黑的环境,夜晚在室内把所有灯光都关掉,关好门窗尽量减少空气扰动。一定要使用三脚架,这样才能在慢快门拍摄的时候保证清晰度。最初,我只是拍摄蜡烛高大上的光辉形象:水滴状的圆润火苗,烛身溶化后流淌下来的蜡油,背景再精心摆放一些蜡烛,用大光圈虚化成星星点点的光晕。这画面真是挺唯美的,看着看着自己都有点感动了,蜡烛燃烧了自己,照亮了别人,让我想起了老师,想起了雷锋……嗯,有点扯远了。
不过这么美的画面拍个几张就够了,感觉一点都不好玩啊,满屋子的蜡烛味儿熏得人头晕,打开窗户透透气吧。小风顺着窗缝吹进来,蜡烛瞬间像是获得了新生一般,欢快地跳动起来,忽上忽下、忽明忽暗地闪烁着。对啊,可以用慢快门来拍摄蜡烛跳动的轨迹,一定非常有趣!


我把镜头光圈缩到最小的F32,这样就可以用2秒左右的慢快门来拍摄了,不过室外进来的风不好控制,实际拍摄效果并不好。还是把窗户关上,自己用小纸片来制造人工风比较靠谱—通过控制风的角度和强度,让火苗变得更听话。拍摄角度可以稍稍偏高一点,这样可以看到蜡烛中心溶化的蜡油表面。正在燃烧的烛芯很漂亮,所以我们要从偏正面一点的位置来扇风,这样烛芯才不会被火苗遮挡住。
责任编辑 / 唐志远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