拖鞋
无跟无帮的休闲鞋
标签: 生活百科



屣 舞娘的皮拖鞋
歌舞助兴从来都是古代宫廷宴会上必不可少的项目。在中国秦朝,宫廷的乐匠们除了对歌舞加以改良,还对舞鞋进行了非一般的改进。这种舞鞋全部采用皮革制作,鞋底薄而平,并去掉了鞋跟和鞋帮部分,这样一来,歌姬舞女在跳舞时,舞鞋会随着脚步被带动,碰到地面发出“啪嗒啪嗒”的声音,增加了舞曲的节奏感。这种舞鞋被称之为“屣(音‘喜’)”,算是后来拖鞋的雏形。
在当时人的眼里,无跟无帮的屣算不得正经鞋,因而市面上鲜有售卖。不过到了西汉早期,汉文帝发现,这种舞鞋正好方便在宫廷内穿着。当时的礼仪是进屋要脱鞋,皇宫里房子多,每进一间殿、每上一个台都要弯腰脱鞋实在麻烦—如果穿着屣,抖抖脚就把鞋脱了。于是,他将这种鞋推广给每天要到宫里上班的大臣们—领袖总能引领时尚,屣也渐渐在民间时兴起来。或许是因为屣适合在室内穿着,因此后来的拖鞋也主要流行于家居中。


拖鞋 没有鞋头拖着穿
屣在中国汉代之后开始流行,并出现了草屣、木屣,然而却一直只是“深宅内院系”的家居用品,并没有人把它穿上街。直到明清时代,广东、福建一带渔民为了在船上行动方便,才开始穿着它抛头露面。由于它穿起来是拖曳着的,于是人们改称其为“拖鞋”。拖鞋在明朝被阿拉伯人传到西方后,深受欧洲人的追捧—欧洲人平时在外都穿着“版脚”的皮鞋,只有回家才能换上拖鞋,放松一下脚。
随着塑料的出现,法国人在1950年发明出用塑料合成的拖鞋。他们还发现,既然是拖沓着穿,有没有鞋头并不要紧,没有的话反而更容易加工制造,于是拖鞋也就变成了后来的简约模样:除了鞋底,只需一条能兜住脚面的横带。如今,除了塑料,轻便又不怕水的发泡材料和聚酯类材料也常用来制造拖鞋。
责任编辑 / 郭亦城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