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神的队伍
标签: 古史传说

“城管”的转业
民间神话故事里,有这么一场着名的“水火之战”:火神祝融教人们使用火,摆脱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,因此广受爱戴。水神共工不服气,便兴风作浪,调集五湖四海之水,要跟祝融一较高下。此战共工败北,气得一头撞断了“天柱”不周山,触发了后来女娲补天的主线剧情。
其实,祝融最早并非司火之神。商周时代,人们祭祀的火神名叫“南兮”(也叫南正黎),早先的祝融则类似城隍神,负责保护城镇的平安。到了春秋时,威胁城镇平安的因素除了战争以外,主要是火灾。一旦发生火灾,人们就跑去祭祀城隍神。久而久之,祝融就从“城管”转业了,被当成管火的神,形象也跟之前的火神南兮(南正黎)混到一起,衍生出“祝融名黎”的说法。
在先秦的《山海经》中,祝融又被说成是炎帝的后裔,长着人面兽身,终日驾驭两条金龙游荡于天空。还有记载说他在炎帝麾下担任火官,并负责治理南方大地—五行学说认为,火在方位上属南,炎热的南方也的确像火神居所。于是一些长江以南的部族,就视祝融为先祖。在华南地区,还有人奉祝融为南海之神。《三国演义》里将孟获的妻子命名为“祝融夫人”,虽是虚构人物,但也可见祝融对南方部族的影响力。

民间火神大集结
其实祝融在“火神”这个行当里,还属于比较高大上的阶层—国家祭祀有他的份,但老百姓并不指望他来解决日常的人火纠纷。在民间,还有五花八门的“基层火神”呢。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