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枪鱼
组团游猎闯大洋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5年第04期 作者: 冉浩 

标签: 动物世界   

鲜嫩味美的金枪鱼肉,被誉为海味中的顶级食材,也让好几种金枪鱼陷入生存危机。提供如此优质鱼肉的金枪鱼,活着时却是迅猛无比、成群结队的顶级猎手。疾驰而过的金枪鱼群,是大洋中的一道壮丽风景,也堪称鱼类演化的巅峰之作。
沙丁鱼群在游动时保持队形(图1),遇到捕食者就迅速变换队形规避,使捕食者无法锁定目标(图2)。但野生金枪鱼通常是结群捕食的,能够把沙丁鱼的队形打散打乱,吃掉落单的鱼。

小鲜肉,

根本停不下来

如果把鱼类比作汽车,那金枪鱼就是其中的“法拉利跑车”—马力强劲、线条流畅、为速度而生。金枪鱼又名鲔(音“伟”)鱼,全世界共有8种,最大的北方蓝鳍金枪鱼曾有4.6米长、684公斤重的体型纪录,而小型的黑鳍金枪鱼、长鳍金枪鱼通常不到1米长。各种金枪鱼的身体都呈粗壮的水滴形,浑身都是强健的肌肉。

大名鼎鼎的金枪鱼肉呈深红色,蕴含着丰富的血管网,赋予了肌肉强大的运动能力,并使它们的体温高于海水。有些种类的金枪鱼,在低于10℃的冷水中也能保持25℃以上的体温,是部分意义上的“温血动物”。

金枪鱼游动速度极快,如黄鳍金枪鱼的游速可达75千米/小时,而且能长时间保持较高速度。至于代价,就是“根本停不下来”。金枪鱼自打破卵而出,一辈子都在游泳,从不休息,否则就会憋死——为满足快速游动时的巨大耗氧量,金枪鱼不像大多数鱼类那样通过口腔、鳃盖的一张一合来呼吸,而必须时刻张开嘴用力游动,让水从口中流入,然后再流过鳃,由鳃吸取水中的氧气。

大运动量带来了大胃口,金枪鱼一餐就要吃下相当于体重18%的食物,并且都是鱼、虾、乌贼这样高蛋白的动物性食品。在茫茫大洋中填饱肚子,不仅要求“战略机动性”,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猎物出现的海域;也需要“战术机动性”,以攻破猎物群体的防御阵型。金枪鱼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办法,就是结群生活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