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中求生
热爱火烧的野生动植物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5年第04期 作者: 彭鹏 

标签: 动物世界   地球村公民   

或许地球上的大多数生物,都会对火产生天然的敬畏与恐惧,猛烈的火势也会将很多动植物轻易摧毁。然而在自然状态下,总有借着火而获利的家伙。耐火烧的种子、会放火的树、“趁火打劫”的鸟、期盼着火的鹿……在火烧过后最先抢得空间和资源的动植物们,就是天然火的直接受益者。
白鹳在草原野火中寻找逃窜的昆虫为食。
柳兰在日照充足时更易开花。
经过火烧的森林,适宜柳兰成片生长。

烧烧更健康

原始森林遮天蔽日,树木向着天空伸长枝干,抢夺阳光,彼此欺压。年轻的树木总是被前辈们的阴影压制,长不了多高,如果长期这样下去,森林中老树就会越来越多,而壮年树木愈发稀少,整个植物群落会趋于老龄化。偶尔发生的野火正成了小树们的机遇—野火会随机烧死一些大树,也烧尽了灌木和杂草,原本阴暗的森林中出现了一扇“窗口”,小树们终于能接触到到阳光,很快生长起来。生态学中的“中度干扰理论”,即指整个生态系统若受到中度干扰,才更容易保持活力,自然火就是造成中度干扰的重要因子。

火后地面上满是焦炭,看似一片狼藉,其实已经变成天然的育苗温床。火烧后的植物残骸,会化作土壤中的矿质养分。而且大火原本就能给土壤增温,“开天窗”后又可使让阳光和雨水更加直接地接触到土壤,土地变得更加明亮、温暖、湿润,最适合种子发芽。在我国北方的森林中,生有一种开花艳丽的野花,名为“柳兰”,它们往往集中生长在树木稀疏之处。火烧过的树林残迹上,柳兰往往大片生长。

对于外来入侵的植物而言,无论是森林或者草原,固有的优势物种戒备森严,不易侵入。但倘若一场大火过后,外来入侵物种能够快速生根发芽,并在短时间内繁育后代急速扩张,往往能够先于原生物种抢占地盘,成功落户。对本土植物虽然是灾难,但在站在外来种的视角看去,是火助了自己一臂之力。由此之故,火烧也往往会成为种群扩张或群落演替的诱因。

烧毁的森林形成焦黑色的“林窗”。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/高新宇
生活在欧石楠灌丛中的雷鸟
人为放火烧掉干枯的欧石楠,利于雷鸟生长。
驼鹿若能躲得过森林大火,火后食物会变得丰富。

火烧后求食

在草原上,适度的火烧也会让一些动物欢欣鼓舞。经过多年生长,禾草的根部堆满了老茎和枯叶,使草原进入非良性循环——枯叶会抢夺空间和阳光,使新枝生长受到影响;土壤里的营养也被消耗殆尽,分解落叶、让养分回归泥土的速度供不应求。这时候如果来一场小火,老茎、枯叶被烧掉,变成泥土中的无机盐肥料,第二年优良的牧草长出大批新枝条,食草动物都能因此而得到好处。

责任编辑 / 王辰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