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烧的秘密
关于火的冷知识
标签: 生活百科

火之身份:
发光发热的氧化现象
无论是古代中国的“金木水火土”,还是古代印度、中东、欧洲的“水气火土(地火水风)”,火总被古人看作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之一。今天我们当然知道,火并不是一种“元素”,甚至也没有一种叫“火”的“物质”——化学成分不同的多种物质都能着火,而烧完后“火”就无影无踪了,这不符合“物质不灭”的基本原理。
火焰熊熊燃烧,和金属锈迹悄悄出现一样,都属于同一种化学过程——氧化。更准确地说,“火”和“焰”也不完全是一码事。火是物质快速氧化(燃烧)时,发光发热的现象。这个现象里,有些部分是人的肉眼看不到的。而焰是火的可见部分。所以,我们平时说的“火”,其实大都是指看得见的“焰”,你也可以叫它“火焰”。
那么,火焰又是什么?它主要是一团发光发热的气体,混杂了一些燃烧物的固体颗粒。火焰的上半部温度最高,这部分可能会变成“等离子体”。如果温度足够高,整团火焰全是等离子体也有可能。

自史前时代以来,人们就一直利用火照明、取暖。火是物质氧化时发光发热的现象,但人眼能够看到的“焰”,其实只是“火”的一部分。
“宇宙主流”等离子体
等离子体,就是气体在至少几千摄氏度的高温,或者强电磁场通电等条件下,原本绕着“大哥”(原子核)周围转动的“小弟”(电子)会离开大哥,自己漫无目的地闲逛。这种现象叫做气体的电离化,电离化之后,气体就变成了“等离子体”。等离子体包括自由电子、失去电子的带电离子,两者所带的正负电荷恰好抵消。因此高温的火焰本身并不带电,却有极强的导电性。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