玻璃庇护的天使
迷你岩桐小花房
标签: 草木庄园

大个子和小个子
在观赏植物中,苦苣苔科是一群另类。它们不但名字古怪,而且外形也不太符合主流审美。许多人根本找不到它们的观赏点,他们的评语是:“这有啥可养的?”但又有一群人狂热地迷恋苦苣苔,认为它有一种“诡异的萌感”,甚至用“瑰丽、精致、异域风情”来形容它。这样两极分化的评价,在园艺界十分罕见。
苦苣苔科里,最有名的就是大岩桐属了。它的拉丁文属名是“Sinningia”,港澳台地区音译其为“新宁治花”。它还有一个曾用名“Gloxinia”,因此中国大陆也有人音译为“落雪泥”。不过,大岩桐这名字最为主流。这个属的植物原产于巴西沿海的山脉,生性强健,经过人们杂交育种,形成了今天花市上的观赏大岩桐。它们叶大、花大、花色丰富,耐热耐阴,在苦苣苔家族中最符合“人类主流审美”,很受欢迎。
而我们今天的主角:迷你岩桐,走的是另一个路子。它们的祖先是几种生活在溪谷里的大岩桐,附着在阴暗潮湿的岩壁上,叶子和花都很小。20世纪60年代,人们将这几个袖珍种引入美国的温室,经过杂交,各种迷你岩桐就诞生了。它们除了袖珍,还有两大优点:1.花瓣上具有极其复杂细密的花纹,每次开花还可能产生不同的花色,十分耐看;2.没有直射阳光依然可以开花,非常适合养在室内。近年来,它的爱好者越来越多,大家将它简称为“迷岩”,使它又增添了一份诡异的神秘感。




微型玻璃花房:喜湿植物的庇护所
玻璃花房是大航海时代的产物。当时,欧洲有许多“植物猎人”,深入热带雨林采集新奇植物。把它们运回欧洲的途中,这些植物就被放在了玻璃容器里,这样既可保湿,光线又充足。后来,人们就用这种小玻璃花房种植一些喜湿的植物,花房本身也被设计成各种形状,很有艺术感。不过,如今人们更多使用透明塑料容器,玻璃花房里也多被装进干花,变成纯粹的复古摆设。何不让它发挥其原本的功能呢?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