猎豹
一直被人养 从未被驯化
标签: 动物世界


中国皇帝玩“洋豹”
明代的北京城有个“豹房”,着名的浪荡天子—正德皇帝朱厚照喜欢在此享乐。据记载,豹房里的确饲养着豹子,主要是国产的金钱豹和猞猁(俗称土豹)。贪玩的正德皇帝或许很遗憾,这两种大猫都暴躁难驯,只能关在笼中观赏,没法带出去打猎玩—在过去,唐代、元代甚至明代早期的王公贵族们,打猎时不但带着大群猎犬、猎鹰,往往还会带上进口的“猎豹”,它跟今天我们熟悉的猎豹是一回事。
中国的野生猎豹在史前就已灭绝,但中亚、南亚和西亚历史上都是重要的猎豹分布地。在繁荣开放的唐代,猎豹沿着丝绸之路,被各国商人和使节带入中国,唐代文献、绘画中都有王公贵族带猎豹打猎的记录。后来的辽代宫廷,也豢养着猎豹。
马上得天下的蒙元统治者们,更是对猎豹钟爱有加,频繁让臣属国进献猎豹。曾效力元世祖忽必烈的旅行家马可·波罗,记述了大汗带猎豹打猎的场面:出猎时让猎豹蹲在马鞍后,一旦发现猎物,坐于鞍上的驯豹师发出号令,猎豹便从马背一跃而下,朝猎物疾驰而去。在传世名画《元世祖出猎图》中,有位骑手鞍后就蹲坐着一只满身圆斑的猎豹,骑手则是一副西域胡人相貌。明代中期之后由于西域商路衰微,就极少有猎豹来到中国了。
打猎高手 富豪专用
中国帝王的驯豹风气,是从那些原产猎豹的地区学来的。早在3000多年前,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人们,就看中了猎豹的奔跑能力,试图像养狗一样把它们培育成帮手:把刚断奶的小猎豹抓起来养大,训练它们听人号令。出猎时让猎豹搭乘马车或蹲在马背上,是因为猎豹只擅短跑但耐力不强,要节省其体力。后来的波斯、阿拉伯和突厥贵族们,也都以拥有猎豹为荣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