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花神
古人与花的鸳鸯谱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5年第03期 作者: 陆英 

标签: 古史传说   

桃、杏、李、梨、海棠,这些春日繁盛的蔷薇科花朵,在古诗文中各具寓意,或高洁,或香艳。到了明清时,民间流行“花神”之说,在诸多历史人物中,为这些花朵各找了“代言人”——其人或有与花相关的轶事、或有描绘此花的名句、或与此花的精神品性相通……传说版本各异,一种春花,往往有数位花神。选人作为花的代表,也是古人对花的一种玩赏方式,可谓独到的“花神文化”。

桃花男神 崔护

一面结欢好 诗成覆死生

清明时节,独自踏青的崔护叩开了小院的柴扉,讨一碗水喝。应门的妙龄少女取了水来,便斜倚院中桃树,含情偷望。夭桃灼灼,花下少女竟比它更多一分娇媚。

次年清明,崔护忆起少女,循旧路前往探访。却只见院门紧闭,杳无人声,唯余桃花纷纷。他心中失落,留诗于门扉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

数日后,崔护再访山村,只听小院中哭声哀痛。一老者出来问道:“你就是那薄情的崔郎?你杀我女!”原来少女对他一见倾心,只盼他再度造访,苦等一年,却因举家外出,恰与崔护错过。回来看到题诗,以为缘分已尽,竟抑郁而亡。崔护见到少女遗容,悲呼道:“崔护在这了!”这一哭喊,少女竟悠悠转醒,死而复生。天公作美,崔护与少女终成眷属。

晚唐崔护确有其人,也的确留下了“人面桃花”的神来之笔。但他与桃花少女的纠葛,出自笔记小说《本事诗》—更像由桃花诗而展开的文艺联想,未必是真事。不过,因为这段传奇,崔护还是被后人选作了桃花之神。
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