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的排列
为吃而生,塑造脸形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5年第02期 作者: 曹阳 

标签: 生活百科   

“都看镜头,笑一笑—诶,那位同学,你的‘铁齿钢牙’反光了!”“铁齿钢牙”就是俗称的“牙套”,能把排列得歪七扭八的牙齿变得整齐美观—一口排列整齐的牙齿,不光能吃嘛嘛香,还能影响人的脸型。

牙齿排序:吃的流水线

牙齿的排列不像搭栅栏,只需扎实挨紧就行,还要有固定的排列“定律”,每颗牙齿都要依定律生长,即便换牙也不会改变—因为“牙齿墙”的每个部分都有着自己功能和职责。

人的牙齿共分为3种:切齿、犬齿和臼齿。切齿就是俗称的“门牙”,位于“牙齿墙”的中央,上下各有4颗,形状类似锄头,吃东西时可以切断食物。在它们两边各生有一颗尖锐而锋利的牙,专门用来把切断的食物撕碎,这就是犬齿。而在犬齿后面,则是4~5颗短粗又带凹槽的牙,功能就像石臼,用来磨碎食物,所以得名臼齿—这样的排列顺序,完全是为了吃而进化形成,满足了从咬到嚼再到咽的“固定流程”。

图1
图2
牙齿上大下小、上排外扩、下排内收(图1、2)的排列方式,还可以减少咀嚼时牙齿对牙龈造成的冲击力,也能减少咬伤舌头和脸颊的风险。

上牙包下牙,咀嚼更高效

当你对着镜子呲牙就会发现,上排牙与下排牙的大小很不一致:上牙通常有50毫米宽,而下牙只有40毫米左右,上大而下小。这倒不是因为下牙发育得不好,而是为了在撕咬时更方便用力。人在咬东西时,本能地都是以上门牙为用力点,向下发力,而下门牙则主要起支撑作用,类似剪刀的用力方式,所以作为主力的上牙自然要生得更“大肢”些。

同时,为了让撕咬和咀嚼更高效,牙齿也并非垂直生长,而是呈现出一定的倾斜角度—上牙朝外倾斜,下牙朝内倾斜。牙齿自然咬合时,上牙正好将下牙微微包裹住。这是因为咀嚼力是水平传导的,但咀嚼的动作却是以下颌骨为支点开合,运动轨迹呈弧线形,所以,上下牙之间相互有一定的倾斜角度,才更有利于咀嚼力的传导,并增加牙齿间的受力面积,提高咀嚼效率。不信下回你试试,刻意用上下牙对顶着嚼东西,是不是很别扭?

责任编辑 / 郭亦城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