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融、司马光
“神童”之后的人生
标签: 古史传说




公元153年~208年,字文举,山东曲阜人。
孔子后人,小时了了
东汉末期,山东曲阜的望族孔家,出了一位“神童”,小小年纪便聪明过人,更因为“四岁让梨”的佳话而闻名远近—他便是孔融。
孔家是至圣孔子的后人,家族内世代传习儒学,在历朝都颇有威望。孔融幼年就知道将大梨让给兄长,也是深受家学熏陶。不过除了让梨,他还有别的轶事。10岁时,孔融随父亲来到国都洛阳,听说李膺是当世名士,便上门拜访。李家门槛颇高,不是名流才俊还进不了门。孔融对门房声称自己是李膺的亲戚,才被放进去。李膺看他面生,便问孔融与自己有何亲缘。孔融说:“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(李耳)有过师生关系,所以咱们是世交呀!”宾客们都被他的机智所折服。
不过,这时孔融的“毒舌”也已初见端倪。当时有位宾客迟到,听别人说了孔融的巧妙对答,随口道: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”意思是说,小时候聪明的人未必长大后就有出息。孔融闻言,立刻反唇相讥:“那么您小时候想必非常聪明(所以现在这么没出息)。”呛得那人满脸尴尬。


物以类聚忘年交,覆巢之下无完卵
成语“忘年之交”形容跨越年龄、辈分的友谊,它最早来自孔融和祢衡。孔融与小他20岁的祢衡交情甚笃,将之引荐给曹操。但祢衡更是个超级毒舌,对曹操的嫌弃程度犹在孔融之上。曹操恼他狂傲,曾命令他脱光衣服打鼓,不料祢衡“击鼓骂曹”,出口成章,反而把曹操狠狠羞辱了一番。当时曹操为了招贤纳士,要积累好名声,不好直接宰祢衡泄愤,便将他“举荐”给其他诸侯,借别人之手除掉了他。
孔融获罪后,他的两个幼子本未受牵连。偏偏他们颇有乃父风范,人小鬼大,也同样不懂藏拙。孔融被捕时,俩孩子正在下棋,左右问道:“父亲都被逮捕了,为啥你们还这么淡定?”他们说:“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?”反正在劫难逃,不如从容以对。这话传到曹操耳中,觉得留下他们终有后患,便将两个小孩也杀了。
北海善政,声名远播
少年时的锋芒毕露为孔融赢得诸多赞许,于是他长成了一个伶牙俐齿、充满正义感和使命感的青年。年轻的孔融不畏权贵,因为他盛名在外,反而是权贵们比较忌惮他—他得罪权臣何进,何进反而招他做官。董卓总揽朝政后,孔融多次与之激烈争吵,董卓恨得牙痒,却也不敢对他下手,只能把他打发到北海(今山东潍坊)去当地方官,眼不见为净。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