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部箱龟
美国龟的中国修养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5年第02期 作者: 唐志远 

标签: 动物世界   

东部箱龟名字里的“东部”,是指美国中东部—它们的自然栖息地。而“箱龟”是指龟壳像箱子一样能打开和关闭,它的腹甲中央具有韧带,可使得腹甲与背甲完全闭合。东部箱龟体型不大,通常都在500克左右,背甲和头部有着色彩鲜艳的花纹。本文中东部箱龟简称“东箱龟”。

最早知道东箱龟,是在一部BBC拍摄的野生动物纪录片里。一只背上布满黄色斑点的东箱龟在林间空地上觅食,它翻开落叶发现了一条大蚯蚓,三口两口就把蚯蚓吞进了肚子。不远处的浣熊听见动静跑过来,想要吃掉它。东箱龟察觉到危险,立刻将四肢和头尾全都缩回壳里,然后把壳闭得密不透风。浣熊用爪子来回扒拉龟壳,一会儿挠几下,一会儿又用鼻子顶一顶,死活找不到下嘴的地方。浣熊一脸迷茫:刚才明明在动,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石头呢?反复尝试了几次之后,浣熊最终放弃,灰溜溜地走开了。确认浣熊已经走远,东箱龟才小心地打开“箱子”,慢悠悠地爬走了。

还记得“怪怪宠物箱”之前养过的黄缘闭壳龟(以下简称“黄缘”)吗?因为东箱龟也会闭壳,所以被戏称为美国版黄缘。这两种龟都属于半水龟,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林地环境,只需要偶尔找个浅水洼泡泡澡就可以。它俩生活习惯相似,但性格却截然相反,黄缘活泼好动,而东箱龟却是出了名的慢性子。把这两种龟混养在一起也很有趣,黄缘有时候会突然冲过来,咬东箱龟一口就跑。东箱龟就一直原地不动等着,等到黄缘已经溜达了半天再次靠近时,它会突然出击还上一口,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。

三个月大的时候有20克重,但还看不到花纹。
两岁的时候体重110克,花纹已经很漂亮了。

“小土鳖”变身记

刚刚孵化的东箱龟也就比一块钱硬币大一点点,甲壳还是软软的,头部前方顶着“破蛋齿”,看起来特别萌。通常大多数种类的幼龟都要比成体龟漂亮得多,东箱龟却刚好相反。相对于成年后艳丽的色彩和别致的花纹,小龟还真是不起眼呢:身体基本都是棕黑色的,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小土鳖。不用着急,伴随着成长,东箱龟的花纹会一点点显现出来,而且每个阶段都会有惊人的变化—这也是饲养东箱龟最大的乐趣。每个月按时给小龟称重记录,如果某个月小龟突然长得慢了,就说明它可能生病了,需要及时治疗。

吃蟋蟀通常都是从头部开始。
中国“黄缘”正在欺负美国“东箱”。

该出手时才出手

我一直把小东箱和小黄缘养在一起,每次准备喂食,只要我一靠近饲养箱,小黄缘们就迫不及待地冲出来,摇头摆尾地活像是饿极了的小狗。小东箱却还躲在瓦盆里或落叶下,懒洋洋地睁开眼睛看看。然而等我抓起一把蟋蟀撒到饲养箱里,就在蟋蟀落地的一瞬间,刚才还缩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小东箱立刻变得生龙活虎,猛地窜出来后发先至。这些头上顶着落叶、背上驮着土的小家伙总能一下子咬住蟋蟀,吃掉第一只,然后撒开腿去追第二只。倒是早已兴奋多时的小黄缘,左顾右盼地一只还没捉到,只好到小东箱嘴边来抢。聪明的小东箱干脆叼着蟋蟀躲到角落里去独自享用了—在小黄缘的衬托下,小东箱将“静若处子、动若脱兔”这份修养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
东箱龟最爱蟋蟀,但其实蚯蚓、蜗牛、蔬菜和水果都是很好的饲料,多元化的食物可以给它们提供更全面的营养。

龟龟的天堂小花园

既然喜欢龟龟,就尽可能给它们提供最好的环境吧,用心打造个龟龟小花园,你看着舒心,龟龟住着也舒服。这个花园地势要有起伏,最好能弄出个小山坡,有小瓦盆可供躲藏,有小水池,尽可能地多栽种一些植物,这样可以很好地分解排泄物,同时保持环境湿度,还能给龟龟提供更多安全隐蔽的环境。饲养东箱龟,造景也同样充满乐趣,这些小家伙会在你一手打造的“乐园”中健康成长,不断给你惊喜。

花纹都是从新生的甲缝之间开始显现。
泡完澡的小龟会自己爬到“小山坡”上晒太阳。

“花儿”绽放的秘密

除了品种繁多、营养全面的食物和精致的小花园,想要小龟长得漂亮,还有一样必须的秘密武器—阳光。只是散射的阳光就足够了,阳光有利于钙质的分解吸收,更能促进甲壳发育。龟苗刚出生时大约6克,如果饲养足够精心,当年冬眠后,到第二年能够长到50克左右。经过阳光的洗礼,背甲和头部的花纹已经开始绽放,色彩也会变得更加鲜艳,简直与之前判若两龟了。

大多数成年东箱龟可以从外观上轻易区分雌雄:雄龟背甲扁平,雌龟背甲饱满。

雌雄有别看眼睛

幼年东箱龟很难辨认雌雄,只有到了成年才好区分。人工饲养5~6年,体重在500克左右就可以算作成体(雄龟体重略轻)。通常雄龟更艳丽,雌龟则朴素一些。首先是看尾部:雄龟尾部更长,泄殖腔通常在甲壳后缘之外;而雌龟尾巴较短小,泄殖腔在甲壳后缘之内。另外还可以看壳型:通常雄龟背甲比较平,腹甲凹陷,这样有助于交配时爬上雌龟的背甲;而雌龟背甲高耸饱满,腹甲很平整。但有时也会碰到小尾巴的雄龟和腹甲凹陷的雌龟,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它们的眼睛来判断:雄龟眼睛是红色的,瞳孔边缘比较规则;而雌龟眼睛是棕色的,瞳孔边缘不规则。

责任编辑 / 唐志远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