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木
神经“电路”不畅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5年第01期 作者: 曹阳 

标签: 生活百科   

许多人都遭遇过这样的经历:不经意地转身,胳膊肘撞到了门框,瞬间整条小臂和手就像过了电一样,麻酥酥的。如果你想再回味一下,不必自虐地去找那些硬物来撞,只需用手指扣住肘关节内侧骨骼的凹陷处,摸到一条“筋”,然后压住它并左右拨弄……对了,就是这种感觉!

压迫了血管,亏待了神经

疼、痒、酸等各种感觉,都是神经受到刺激后将信息传递给大脑,而后由大脑发出的反馈信号,麻木也是。在人体内,血管和神经往往呈“相辅相成”的伴生状态,几乎每条血管周围都密布了很多神经。血管输送的养分中,也有神经的一份。倘若由于某种原因,让血管受到压迫,血流不畅,神经也就无法得到充足原料来维持“生物电流”的传递,相当于跟大脑的联络处于断断续续续状态,大脑在接收到这种类型的信息后,传递出的反馈就是“麻木”。

麻木有三,各有成因

人能感受到的麻木大致有三种:一种来得极快,去得也快;一种来时不算快,去时麻感却更强烈;还有一种则是来得慢,去得更慢。这三种麻木感虽然形成原理一样,但造成的原因却各不相同。

制住麻筋:分筋错骨手

武术中的“分筋错骨手”,是一种近身擒拿的格斗技巧,其中很多制敌招数,是运用巧劲儿拿捏住某些筋络(详见上期“筋”),导致肢体麻木,丧失活动能力,这些筋络就是俗称的“麻筋”。

麻筋通常生在关节附近,全都是连接肢体骨骼最主要的筋络,能限制关节活动和肌肉收缩,如果被拿捏住,麻木感就会瞬间袭来,而且很剧烈。人体最容易被拿捏到的几处麻筋,主要分布在手上的“虎口”、肘部内侧、肩胛骨与锁骨围成的“肩窝”、肋骨末端的“腰眼”和大腿下部的外侧。平时在生活中,这些部位也难免会遭到撞击,比如肘部磕到硬物,或者踢球时被顶到大腿,那种酸胀麻痛的滋味令人终身难忘。不过无论撞到还是被拿住麻筋,产生麻木感都属于来得快、去得快的那种,随着压迫解除,很快会消失,也不会留下伤病。

责任编辑 / 郭亦城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