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南雨林的生命世界
西双版纳博物旅行


边境上的沟谷雨林
沿着森林的一处入口,我们小心翼翼地进入了这片靠近老挝边境的雨林腹地。雨林中,抬头不见蓝天,低头难觅土壤,满眼都是各种植物。在迷宫一般的雨林中行走是件十分困难的事,我们的向导要不时抽出腰间的砍刀为队伍开路,如果没有向导,我们恐怕会马上迷失在这绿色迷宫中。这里属于典型的热带沟谷雨林,海拔较低,形成了局部小低压,容易降水,又因为处于热带地区,气候高温炎热,难怪这里的植物这么茂盛了。沟谷型雨林比其他雨林更为茂密炎热,生存于此的物种也更加丰富多彩。

向导的博物学
我们的向导是一位傣族大哥,他世代居住于此,对这片丛林了如指掌,而最让我们感到庆幸的,是他很健谈。有他带领指点,我们能看到许多“藏起来”的新奇事物,而一眼能看到的,还没等我们问,向导大哥就直接答疑了。比如雨林中的代表性植物——巨大的“望天树”,它们通常长有粗壮的“板根”支撑自己,甚至可以生长到80多米高,宛如丛林中的巨人。但有的藤蔓会爬到大树身上,慢慢将其“绞杀”,大树腐烂后,就形成了一个空心的“藤树”。
向导大哥还不时地招呼我们观看各类真菌,比如灵芝般的树舌,“刺头”一般的珊瑚菌……哪些能吃,哪些有毒,他都了如指掌。向导还教给我们一些简单的雨林求生法:比如在又渴又饿时,可以采摘芭蕉芯(芭蕉的花序)来充饥;苍老的树干上生长的木奶果也能补充宝贵的能量;还有一段竹子砍上两刀,就能变成一个临时容器装水用。

寻兰:
北方看地,南方看天
在众多植物中,我们最期待遇到的,还要数美丽的兰花。“这里有兰花!你们注意看。”向导忽然停下脚步,可我们左顾右盼也找不到。“往上,往上看,看树上。”顺着向导手指的方向,在10余米高的树枝上,一抹悠然的白色映入眼帘。掏出望远镜一看,原来是一株白花贝母兰!
以前我们有很多在北方寻兰的经验,北方的兰花一般长在地面,所以我们习惯了低头寻兰。可西双版纳的兰花以“附生兰”为主,附着在高高的枝条上。高处光线良好,通风透气,湿度适宜,是兰花最喜欢的生长环境。所以在这里赏兰,一定要抬头看。每年3、4月份,这些附生兰们纷纷绽放,犹如一座空中花园。
这株白花贝母兰位置实在太高,我们的微距镜头派不上用场,幸好翻出了一个拍鸟的长焦镜头,才顺利收录下它优雅的身姿。


会爬的“牛头”
会飞的“苔藓”
小清新的兰花还没看够,我一扭头,一只微型的“水牛头”正在向我迎面“扑来”。可把我吓了一跳!定睛一看,原来是一只“弓长棘蛛”,它的腹部长有两根超长的大角,颠覆了人们对蜘蛛的一贯印象。到底为啥非要长这样?我不知道,但如果是为了吓唬人,那么这次它达到目的了。
刚刚平复心情,忽然一只硕大的昆虫飞过眼前,翅膀差点扇到我的脸。然后它落在一旁的树上,竟然消失了。被小虫接二连三地挑衅,是可忍孰不可忍!我来了斗志,在这棵树上仔细寻找。还好,这家伙落下后并不老实,只过了片刻就朝上爬行,这下泄露了行踪,原来是一只“覆翅螽”,它身体上的斑纹、凸起以及色彩完全模拟周遭的树皮和苔藓,与环境完美融合,简直就像一位迷彩战士。如果没有这身伪装,肉质肥美的它恐怕很难在这里生存。



大肥虫,歌声震数里
在潮湿闷热的林中穿行,我们不得不时刻提防吸血的旱蚂蝗,如果发现,就拿出自带的盐袋在它们身上一按—蚂蟥的吸盘很强大,用手扯下来很困难,但它们遇到盐会快速失水,以致痛苦地自行脱落。
突然,一个惊人发现让我们把蚂蟥骚扰的不快抛在脑后。这就是中国最大的螽斯——巨拟叶螽。螽斯家族的蝈蝈、纺织娘在常人看来已经算是昆虫界的大个子,但和巨拟叶螽一比,就是小巫见大巫了。虽然我们看过它的照片,有心理准备,但真的与其邂逅时还是被它所震撼。这只巨拟叶螽的个头足有15厘米长,几乎与成年人的整个手一般大小,六条腿似乎都很难支撑庞大的身体。真可谓是昆虫中的“巨人”。我们眼前的这只是雄性,鸣叫声十分响亮,甚至可传至数公里远。据说这种巨型螽斯喜欢在树冠层生活,平时难得一见,我们的运气还真不错!



娇嗔的“小青”
“有蛇!”向导在前面一声低呼,我们赶紧跑上前去,看到一条约1.5米长的大蛇正盘踞在不远的藤条上。这条蛇全身翠绿,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,一双犹如猫眼般的大眼睛炯炯有神。这是条绿林蛇!这种蛇在国内相当罕见,我们能在茫茫雨林中与其相遇,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啊。可我们的出现打扰了这条正在休息的蛇,它抬起头警惕地张望,然后忽然挺起身体张开大嘴恐吓我们。但它水灵黑亮的大眼睛使它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凶恶,反而像个娇嗔的姑娘,仿佛下一秒就要变身成“小青”了。我们可舍不得再靠近惊扰它,一边和它保持安全距离,一边用手中的相机抓拍。大约过了10多分钟,它才慢慢放松下来。
冤枉啊,“金麒麟”
更让人兴奋的,是我们在一个叫“贺松”的村子附近,还发现了一直梦寐以求的“红瘰疣螈”。它是我们在小溪边拍摄蜻蜓时偶然发现的,于是我们抛弃了蜻蜓,开始把它当模特。它最显着的特征是身体两侧各有1排球形疙瘩,好似盔甲上的铆钉,配上一身黄黑相间的斑纹,相当威武霸气,怪不得有人将之称为“金麒麟蝾螈”。但现在人们大量捕捉它,作为药材蛤蚧(大壁虎)的仿冒品卖到市场,导致它数量锐减,真是死得最冤的生命了。


蛙的“泡沫”盛会
夜晚,也值得我们珍惜,不能待在屋里看电视,还是继续在雨林中探索吧。我们来到一处白天选好的溪谷,此时这里成为了蛙的世界。蛙一直是我们钟爱的模特,它们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实在让人喜爱。我们的身边到处是蛙鸣,借助灯光锁定目标,很快就有所收获:斑腿树蛙、小弧斑姬蛙、角蟾、黑蹼树蛙和红蹼树蛙……
而最大的收获,是我们见到了白额大树蛙集体繁殖的盛况。数不清的白额大树蛙聚集在水塘,雄蛙卖力地歌唱着吸引自己的“梦中情人”,交配成功后,雌蛙分泌出液体,用脚搅拌成白色泡沫并在其中产卵。岸边的树丛、溪石几乎被这些泡沫铺满了,这可以保护卵不被干旱和天敌伤害。我们用相机记录着这场爱情盛会,拍着拍着,大家突然笑了:我们简直就是树蛙们御用的“婚礼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”啊!洗出照片后,要不要给每个家庭寄去一份呢?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