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开花的“碎石”
标签: 动物世界




走在滇西北的高山流石滩上,我为雨季的提前到来感到恼火。雨水让难爬的流石滩变得更湿滑,稍不留神就会摔跟头。虽然已经6月,但寒冷的流石滩上多数植物都还没有发芽,光秃秃的山坡让行程更加沉闷。
忽然,黝黑的碎石中有鲜艳的紫红色在闪耀。石头开出花来了?定睛看,原来是一种紫堇,叶片的颜色竟然和碎石一模一样。当我俯下身子准备给它留影时,却发现周围还有一棵同种的植物,只是没有开花。再仔细寻找,原来周围到处都是它的幼苗。因为叶片极似石块,我一路上大概已经错过了不少。随后,我又找到了一些长相“正常”的绿色个体,虽然叶片颜色不同,但它们同属一种植物:囊距紫堇。
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,于是对它进行了几年的研究。我发现这种紫堇是绢蝶的寄主,怀卵的雌蝶通过视觉找到紫堇后,会将卵产在它附近。卵孵化后,幼虫就会爬到紫堇上大快朵颐,植株常常被啃得只剩光杆。总体而言,灰色个体受到的啃食伤害比绿色个体少得多,且更少被作为产卵目标。这意味着:灰色的囊距紫堇更容易躲过绢蝶的眼睛,进而避免了被幼虫啃食的命运。
在荒凉的流石滩上,“绿色”植物很容易被植食动物发现。所以,流石滩上懂得隐蔽自己的植物还真不少,多种紫堇、风毛菊以及梭砂贝母等,都具有与碎石相似的外表颜色。这些植物伪装大师,也会依靠独特的色彩来提高自己生息繁衍的几率。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