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江月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4年第11期 作者: 曾笑菲 

标签: 诗词演义   

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——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

西江月

又名江月令、步虚词、白苹香,共五十字,每阕尾字该用仄声,曲调短小轻快,得名于李白“只今惟有西江月”之句,起源于唐朝民间,五代欧阳炯首创用作词牌。创立之初,此词牌所述多与江月相关,而后题材渐渐广博。

江浙地区的月夜江景

一轮明月照古今

春秋年间,吴王夫差为了讨得美人欢心,大兴土木,修建楼台水榭,移栽异木奇花。有西施为伴,夫差只愿日日登临姑苏台,夜夜长宿馆娃宫。——纵使史实之中未必确有西施其人,但吴王修筑的亭台园林,却曾真实存在过。待到唐朝时,大诗人李白游历至姑苏城,所见却是另一番景象:昔日的吴王旧宫早已不知所踪,连同曾经的繁华种种,都如云烟般消散;只余下水畔杨柳,枝头泛着新绿,吴娃唱着采菱古曲,劳作不息,天外月华冷艳,皎皎如霜雪,散落于静谧的江水之中。李白半是赏景,半是怀古,赋《苏台览古》诗一首:“旧苑荒台杨柳新,菱歌清唱不胜春。只今惟有西江月,曾照吴宫梦里人。”

虽是无心,“只今惟有西江月”之句却成为了后人命名词牌的来由。至晚唐时,民间便流传起名为“西江月”的小调,其中所填的词句,多与江水、明月相关,甚至“江月”二字常直白地嵌入词中。

责任编辑 / 王辰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