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海滩寻鲎




踏进鲎的家园
7月,偶然间得知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(FFI)要进行广西北部湾鲎类综合调查,我赶紧拨通了负责人林吴颖老师的电话。“欢迎你们一起参加!”林老师热情地邀请,这等机会怎能放过?于是我踏上了飞往广西北海的飞机。
到北海,我加入了调查队,成员大部分都是在校大学生。林老师说:“选择7月中旬调查,一来正好是繁殖季节,能够全面地了解鲎的种群结构,二来正放暑假,大学生有时间来当我们的志愿者。”队友们大都受过培训,掌握了不少鲎的知识,可我还是“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”,对于怎么调查,会发现什么一无所知。没关系,先睡一觉,明天就要开工咯!
滩涂步
紧盯“潮沟”
第二天,我们来到了一处海滩。近处有片红树林,难道鲎藏在这里?看着低矮的树丛和树下泥泞的滩涂,我开始发愁怎么钻进去。谁知队伍绕开林子,走进了开阔的滩涂。“北海的鲎有两种:中国鲎和圆尾鲎。”林老师说,“中国鲎喜欢开阔的沙质滩涂,圆尾鲎更喜欢有些红树林的泥质滩涂。但红树林不好钻,我们今天还是调查沙质滩涂吧。”
到了事先选好的地点,我们要开始“样线调查”了,就是按照特定路线搜索样本区域里的生物。这片沙滩是退潮时才露出来的,志愿者们先划了一块500米×500米的“样方”,四角插上标志。然后分成四组,两人一组,每组在样方内各自的形领地里走一个U型“样线”,每人看自己左右2米的范围,虽不能完全覆盖每个角落。但也能获得一个有价值的采样数值。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