矿物标本
绽放的石之华

从岩石到矿物
和动物、植物一样,岩石也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。大到巍峨的山脉,小到能握在手中的卵石、石子,就连沙土也大都是岩石的碎屑。我们说的“矿物”全都出自岩石,但矿物并不等同于寻常的石头——“岩石”是混合物,由多种矿物混杂而成,哪怕一颗花岗岩小石子,也有石英、云母和长石等几种成分;“矿物”专指同一种化合物或元素单质(如金、银、石墨)的集合,一块矿物除去所含杂质,都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。
人类历史的脚步,始终伴随着对岩石、矿物认识的加深。大约200万年前,真正的人类也就是“人属”出现在地球上,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会打造石器,也就是具备认识和加工岩石的能力。几千年前,随着寻找和开采金、银、铜等金属矿物的技术问世,人类又进入了“文明时代”。
自古以来,开采、加工各种矿物始终是社会重要行业,但研究矿物最卖力的却是两朵奇葩:古代中东和欧洲的“炼金术”,以及古代中国的“炼丹术”。尽管一代代学者追求的“点石成金”、“修炼成仙”终究无法实现,可他们为“炼金”、“炼丹”搜罗和鼓捣矿物,还真积累了不少知识。
而将矿物作为专门的收藏品,则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。当时欧洲的经济、科技发展迅速,富裕起来的人们也对大自然愈加好奇,渴望去发现、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珍宝,矿物便是热门领域。当时上流人士收藏和展示奇珍异宝的“奇趣屋”里,总有一些色泽亮丽、形态独特的矿物藏品,这就是早期的“矿物标本”。与动植物标本一样,它们也兼具研究和观赏的双重职能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