蜜蜡
一棵树的眼泪
标签: 石头记

蜜蜡名为“蜡”,其实是不透明的琥珀,远古树脂的化石(图1)。
不一样的双胞胎
“色如蜜,光如蜡”的蜜蜡,其实既不是蜡,更与蜜蜂毫无关系,而是不透明的琥珀。坊间有“千年琥珀,万年蜜蜡”的说法,但其实两者就是一对“双胞胎”,不仅密度、硬度和物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,形成时间也一样,并且远比千年万年久远得多——均由4000万~1亿年前的远古树脂石化而成。如果年头不够,就不足以让它们形成了。
蜜蜡之所以不透明,是由于其内部的琥珀酸含量更高,或者含有较多的微小气泡,影响了透光。实际上,蜜蜡和琥珀都是“有机混合物”,各种层次的透明度都有,两者之间并无明确的划分界线。英文称呼它们,都是用同一个词“Amber”,不作细致区分。
蜜蜡的“蜜”样光泽,多为深浅不一的黄色。在深埋地下期间,高温高压的环境,还会使周围的矿物质和植物残渣渗入蜜蜡当中,形成更罕见的彩色蜜蜡:红、绿、蓝、黑、白、紫……如同彩虹一样瑰丽玄妙。

通常被加工为串珠、项链等首饰(图2)或小饰品。
来自远古森林
蜜蜡一般来自松、柏、云杉等针叶树分泌的树脂,主要产地包括波罗的海地区、中美洲和缅甸等地,尤以波罗的海地区出产的蜜蜡最为着名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