瓦松
去年无根草 今秋瓦上花
标签: 草木庄园

瓦花寄意警虎狼
千里迢迢派人自长安寻来的,竟然是生在屋顶瓦片之间的野草?曹操之孙魏明帝曹叡,修建洛阳宫阙时特意下令:朕亲征时曾见长安屋顶“瓦花”甚美,洛阳须仿此而建。—七年之前,曹叡即位未久,西蜀诸葛亮兴兵来犯。稚气未脱的曹叡在一干托孤重臣簇拥之下,御驾亲征,直抵长安。虽只是做了些检阅军校、鼓舞士气之事,并未亲赴两军阵前,但不过数日,捷报传来,马谡兵败失了街亭,蜀军被迫撤回汉中。
正是那次西征,曹叡见了长安的“瓦花”:此物生在瓦片缝隙之间,无论宫殿、庙宇抑或民房,屋顶多可瞥见。实则洛阳亦有“瓦花”,何必一定要远赴长安移栽而来呢?群臣皆不明就里,唯有司马懿默然不语。此后司马懿虽升任大将军,屡御外寇,然而越是功高,他却越是低调行事。直至曹叡病逝之后,司马一族方才显出虎狼之心。想必是曹叡的谜语,司马懿猜到了—那次亲征长安领军的,是曹氏宗族大将曹真、三朝虎臣张合,曹叡用长安的“瓦花”来暗喻这些手握重兵的宗族、旧臣,以点醒司马懿:若你司马氏稍有贰心,我就如移栽“瓦花”来洛阳一般,调兵前来灭你。



“昨叶何草”今日松
所谓的“瓦花”即是瓦松了,因生于屋顶瓦砾之间,形似莲花,故有“瓦花”之名。又因植株形如松果,作层叠之态,乃名瓦松。入秋时植株如塔状拱起,民间又称此草为向天草、天王铁塔草。瓦松原为二年生植物,这对于古人而言,实在颇难以理解。——瓦松初生第一年,仅有数枚叶片聚集,似莲花,似松果,却不会如塔状拱起,不会开花结实,此刻的瓦松被称为“昨叶何草”。待到第二年,“昨叶何草”凋亡之处方才生出所谓的“瓦松”,至深秋挺立如塔,开淡粉色小花,花后生出果实种子,整个植株即死,再不复生。起初古人将“昨叶何草”与瓦松当作两种不同植物,至唐宋时,方才渐渐知晓此二者相互变换的奥妙所在。
花败即死,可谓薄命,寻瓦而居,堪称粗鄙,然而这些特性,却被古时的文人士大夫们所欣赏。唐朝文人崔融作有《瓦松赋》,其中赞道:“进不必媚,居不求利,芳不为人,生不因地。”无需谄媚攀附,摇尾乞怜,不因出身卑微而怨天尤人,这才是瓦松最值得赞颂的品性。

秋来萧索 多汁愈疮
然而古时的民间寻常人家却不喜爱瓦松,倘使勤于清理修缮,定要时常将屋顶的瓦松拔除一空。若逢着破败村镇,断壁残垣,少有烟火人迹,往往可见瓦松繁茂,故而诗文之中,也常用瓦松比喻破败衰落。更兼瓦松开花之时正值深秋,落叶凋尽,寒雨飘零,于是瓦松又添了一份萧索之气。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的张耒,一年之中官职数次变迁,终不如意,乃于岁末作诗言道:“别来秋苦雨,但觉瓦松长。”
因着瓦松枝叶皆肥厚多汁,愈疮颇具奇效,古时医家以此医治唇裂生疮、烧伤等症,亦可治疗牙龈肿痛。此法传承至今,瓦松提取物被用作治疗口腔溃疡或胃溃疡等病症。如今,由于栽种、玩赏多肉植物之风盛行,作为我国本土的原生多肉植物,瓦松及其近亲均受人追捧,总算从卑微、萧索之草,摇身变作了园艺新贵。
责任编辑 / 王辰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