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盐之路
穿越撒哈拉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4年第09期 作者: 李子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

沟通亚洲与欧洲的“丝绸之路”、“香料之路”,在历史上享有盛名。而在“被遗忘”的非洲大陆,千百年来也有一条运输食盐的贸易路线,穿过浩瀚的撒哈拉沙漠,为人们传播着财富与文明。
撒哈拉沙漠的居民们在盐湖浅滩中开采盐块、切成盐板,再由骆驼驮着盐板穿过撒哈拉沙漠,运到远方的集市上。

盐:来自沙漠的馈赠

作为当今全球最大沙漠,撒哈拉沙漠并不是一直都这么荒凉。数千万年前,它曾是一片汪洋,后来在地壳运动中变为内陆盆地。之后它又有过多次湿润时期,直到6000年前开始干涸,只给人类留下了少数绿洲、盐湖,以及千万年来积累的盐分。在非洲人眼里,这些盐简直像金子一样宝贵。

食盐中的钠元素,对人和牲畜都不可或缺,补充盐分在非洲的炎热气候下尤其重要。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,虽然土地肥沃,还盛产黄金、象牙,食盐却是稀缺物资。其间蕴含的商机,着实不小。

在撒哈拉沙漠中的盐湖绿洲,食盐逐渐成为主要的出口产品。人们采集湖滩底部的盐块,切成一片片的盐板;或者在地面挖坑,让渗出来的地下盐水蒸发,再刮下盐晶并压制成板状。然而,若要把这些盐板运过漫漫沙漠,还必须有沙漠之舟—骆驼相助。

“食盐之路”上的商人们乘骆驼从北非出发,将盐板运过撒哈拉沙漠,卖给西非、中非和东非的各个黑人部族,换回黄金、象牙以及黑奴。
廷巴克图位于今天马里共和国境内,曾是“食盐之路”上的中转中心和西非第一大都市,建有宏伟的宫殿和清真寺。如今部分建筑保存尚好,只是繁荣都市已沦为偏僻小城。

骆驼踏出“食盐之路”

公元前6世纪,原产西亚的单峰驼被引入非洲,并逐渐成为非洲沙漠里的主要交通工具。跨越大漠的食盐贸易,也由此得以展开。北非的游牧民族柏柏尔人,率先组建起了骆驼商队,与撒哈拉以南的黑人开展贸易活动。南下穿越大漠的商道不止一条,其中最繁荣的是西非商道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