鹊桥仙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4年第08期 作者: 曾笑菲 

标签: 诗词演义   

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度。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——宋·秦观《鹊桥仙·七夕》
分隔银河两侧的牛郎星(银河左侧亮星)和织女星(银河右下侧亮星)

使鹊为桥续仙缘

盛夏夜如墨色,群星闪烁,银河两畔,织女星与牵牛星遥相呼应——它们正是一年一度七夕佳节的主角,上至达官显贵,下至平民百姓,无人不知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。欧阳修兴致盎然,自拟了一首新词,专门吟唱牛郎织女鹊桥相会:“月波清霁,烟容明淡,灵汉旧期还至。鹊迎桥路接天津,映夹岸、星榆点缀。云屏未卷,仙鸡催晓,肠断去年情味。多应天意不教长,恁恐把、欢娱容易。”这一词牌被命名为“鹊桥仙”,欧阳修此作,也被后世尊为词牌正格。

牛郎织女的故事虽广为人知,实际上这传说却有许多版本。牛郎星与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对,早在先秦时就已为人所知,那时的牛郎织女故事,只说他们隔天河相望。后来荆楚一带流传,牛郎娶织女时,向天帝借了二万钱,然而久未能还,于是遭到驱逐,不得与织女相守,只得一年一会。另一版本的传说则说两口子吵架,织女以金篦划河,牛郎难以渡至对岸。至于流传至今的经典版本,王母娘娘划出天河将两人分割,至少是在魏晋之后方才兴起,直到明清时才定形入戏。总之惩戒也罢,纷争也罢,牛郎织女七夕相会,都少不了踏着鹊桥以渡天河。

相传七夕当日,因鹊桥架在银河之上,鹊鸟的脑袋被牛郎织女踩踏;这天之后,鹊鸟“首无故皆髡”,也就是被踩成了秃顶。实则初秋时分常见的秃头鹊鸟,常是由幼鸟成长为成鸟的阶段,脱毛仅是因天气渐凉,旧羽褪去,生出新羽以作冬装。至于搭建鹊桥的究竟是何种鸟类,古时也有两般说法,一种是喜鹊,另一种是乌鹊,也就是乌鸦之类——它们的幼鸟,在初秋时分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秃头。

七夕前后常见秃头的喜鹊

金风玉露正初秋

总之词牌“鹊桥仙”一出,文人纷纷用这一曲调格律,填写牛郎织女故事,因而这词牌几乎成了七夕的专属。欧阳修的原作也无非是说“仙鸡催晓”,感叹春宵苦短,然而“鹊桥仙”到了欧阳修的晚辈秦观手中,却凭空生出了“金风玉露,胜却朝夕”一说,非但一时传诵于坊间,更成为了后世七夕情歌之翘楚——“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度。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”同样以七夕为题,秦少游的《鹊桥仙》超越了寻常的同情哀叹,升华为励志型誓言:只消两情不移,又何必定要朝朝暮暮长相厮守呢?

责任编辑 / 王辰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