珊瑚礁英雄谱
《海底大冒险》角色解读
标签: 动物世界

派:
速度为王的旗鱼
主角派在影片中单挑鲨鱼黑帮,是珊瑚礁的正义领袖。派的独门技能是其闪电般的泳速,它的原型正是海洋中的“速度之王”旗鱼。旗鱼拥有长剑般的吻部和高耸的旗状背鳍,非常适合破水前行。加上它肌肉发达,其平均泳速可达90千米/小时,一秒中就能游出25米多远,是世界上游得最快的鱼。
旗鱼在动物分类中是一个“科级”类群,拥有不少种属,电影中派的形象最接近小吻四鳍旗鱼,既有高耸的背鳍,又有相对短小的嘴巴,成年后能长到2米多长。不过派长成青年后还是没有突出的吻,这就不太科学了,旗鱼的幼体吻部很短,但会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长,这是它们捕猎的工具,太短了可不好使。
现实中的小吻四鳍旗鱼生活在太平洋和印度洋,加勒比海并没有分布。大概正因如此,导演才将派设计成是跟随海豚朋友来到加勒比的外来户,也算让鱼类爱好者们不那么纠结了。




海力波:
小虾的手枪
胸鳍、尾鳍快速搅动海水,从而制造出一个小型“水弹”,其强大的冲击力连身形巨大的鲨鱼都无法招架,被弹得老远。这就是派的绝技——海力波,师承海龟纳里沙。
但是现实中,海龟和旗鱼并不会这种绝技,反而是一种小虾将它运用得炉火纯青。它叫做“枪虾”,只有小拇指长,有一大一小两个螯,大的那只就是它的“枪”了。它猎食时会将大螯快速合上,制造出一道时速高达100公里左右的水流,引发“空穴现象”,形成一个低压气泡,气泡崩裂时,会产生高温、巨响并发光,将猎物击昏——海力波的灵感想必就是由此而来。小虾的威力尚且如此,一只旗鱼如果也能发出此招,打晕鲨鱼也就不奇怪了。




纳里沙:
熟悉海洋的者
派的恩师纳里沙是一头肯氏龟。它最显着的特点是灰绿色的外表和眼睛上方的突起,二者分别是绿海龟和蠵(音“西”)龟的特征,因此肯氏龟一度被当作绿海龟与蠵龟杂交的后代,直到1989年才正式被当作一个独立的物种。
纳里沙不仅教会派“海力波”的神功,还在洋流中训练派的泳技。别看肯氏龟本身的游速不一定有多快,但自有一套充满智慧的功夫,堪称大师。肯氏龟栖息于墨西哥湾,有时会跃入墨西哥湾暖流中,随之迁徙到大西洋附近的海域。身处暖流中,不用费力游泳,就像搭上了免费的地铁。
纳里沙常年在沉船中深居简出,以至于很多小鱼都没有见过它。现实中的肯氏龟也面临着极度濒危的困境,肯氏龟的居住地墨西哥湾是着名石油产地,石油平台每次发生漏油事故都导致肯氏龟大量死亡。希望它不要成为小鱼们永远的回忆。




珍珠姨妈:
花里胡哨的远亲
珍珠姨妈是派的长辈,平时是个爱臭美的女士,但当鲨鱼来袭,它却勇敢地冲出石缝大喊:“吃掉我,你立刻会死!”吓得鲨鱼赶紧急刹车。
按珍珠姨妈蓝色的身体和迷人的小嘴来看,它八成是鹦嘴鱼。它跟旗鱼一样,都属于鲈形目家族的一份子,确实算得上远房“亲戚”。鹦嘴鱼的嘴像鹦鹉一样很坚硬,可以嚼碎珊瑚,吃掉珊瑚虫。消化过后的珊瑚骨骼会以沙子的形态排出来,我们在沙滩上看到的白色珊瑚沙,有不少就是它制造的。
吓唬鲨鱼时,珍珠姨妈把自己打扮成奇怪的样子:背鳍又高又尖,两侧宽大的胸鳍像两把大扇子,原来它在模仿蓑鲉。蓑鲉的鳍条长有毒腺,一旦对手被刺中,就会呼吸困难甚至死亡。难怪鲨鱼不敢对它下手了。
特洛伊:
不正宗的“虎鲨”
大反派特洛伊初次登场,便已经自报家门:“我是tiger shark!”。如果直译的话,它应该是“虎鲨”。不过,分类学上真正的虎鲨目是一类小型、温顺的鲨鱼,而英文的“tiger shark”其实指的是真鲨目的“居氏鼬鲨”,只是因为身披老虎一样的斑纹,才被俗称为虎鲨。居氏鼬鲨经常出现于温暖水域的河口、珊瑚环礁、泻湖区水域,难怪电影里他一直都在觊觎珊瑚礁里的“大餐”。
作为海洋里凶猛的鱼类,居氏鼬鲨能吞下任何可以通过它们喉咙的东西,包括各种鱼、其他鲨鱼、螃蟹、海蛇、海龟和海狮,甚至还包括轮胎、船板等垃圾。虎鲨不仅食性广泛,而且主动攻击人的记录也屡见不鲜。看来现实中的特洛伊远比大荧幕上要凶狠。
第一部《海底大冒险》中的特洛伊年纪还小,因为它的身体不比派大多少。到了第二部里,特洛伊已经成年,体型暴涨到6米,在身长明显还不到2米的派面前完全是一个庞然大物,对珊瑚礁的居民而言也是一个更可怕和麻烦的敌人。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群1945465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