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底有多热?
地面温度变化起底
文章出自:博物 2014年第08期
标签: 博物广知

最高气温39℃时,各种地表实测最高温度。
“今天最高气温37度,有关部门发出高温预警,请大家尽量减少户外出行……”然而这天午后若是拿个温度计走在大街上,也许你会测出超过40℃的高温,摸摸路面,更恨不得能把手烫起泡。这肯定比37℃——人体标准体温高多了,难道是天气预报骗人吗?
自己实测的气温与天气预报中的温度不同,主要是因为天气预报预测的温度,通常是气象站百叶箱里的温度,而百叶箱一般是安放在绿地上的。而人真正直接感觉到的温度,往往要比这个高。比如烈日下的深色铸铁井盖,可以被晒到七八十度,摸起来烫手,而它附近的空气温度,自然也要高一些。

井盖煎鸡蛋
扬州遇到高温天气时,市民把平底锅放在马路边的井盖上,大约1个小时,鸡蛋开始凝结。当天预报的最高气温是37℃,而繁忙的大马路上,实测气温已经超过40℃。
扬州遇到高温天气时,市民把平底锅放在马路边的井盖上,大约1个小时,鸡蛋开始凝结。当天预报的最高气温是37℃,而繁忙的大马路上,实测气温已经超过40℃。

不存在的积水
这是夏天常见的一种现象:公路远处看起来好有一滩积水,这其实是因为光线折射引起的一种错觉。烈日下,柏油路被烤的很烫,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比高处要高不少,空气密度不均匀,对光线的折射也不同,会形成一些“幻影”。
这是夏天常见的一种现象:公路远处看起来好有一滩积水,这其实是因为光线折射引起的一种错觉。烈日下,柏油路被烤的很烫,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比高处要高不少,空气密度不均匀,对光线的折射也不同,会形成一些“幻影”。
大家都知道,同样的天气里,树多、草多、或接近水面的地方比较凉快,而最热的通常是繁忙的大马路。导致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同地表对热量的吸收能力不同,而地表的物质和颜色都会影像其吸热。
通常深色的东西比浅色的升温快,金属的要比树木、水面升温快。不同种类的地表,温度能有多大差距呢?有科学实验记录下同样天气环境中,草地、砖地、水泥地和柏油马路的温度。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