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“秀”叶尖舞台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4年第07期 作者: 远阳 

标签: 自然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   

从正面拍摄幼年刺猎蝽,看起来很滑稽。

说到蝽类,最先想到的就是“臭大姐”——通常说的是北方最常见的茶翅蝽,它们相貌平平,灰头土脸,一碰还散发出难闻的气味。今天我们要拍摄的是齿缘刺猎蝽(以下简称刺猎蝽),成虫体长1.5厘米左右,在南方十分常见。它的臭腺没有那么发达,样子也够奇葩,浑身长满尖刺,就像是昆虫世界的小刺猬。蝽类属于渐变态昆虫,它们的若虫和成虫样子差别不是很大,只是成虫才有完整的翅膀。成年的刺猎蝽样子虽然看起来很威武,但身体变成棕灰色,身上也没有那么多刺了。所以我们要拍摄的是小时候的刺猎蝽,它身体翠绿,而且浑身上下都长满了尖刺。

幼年刺猎蝽在嫩枝上等待猎物时,总喜欢大头朝下,因为撅起来的“屁股”更像植物嫩芽。

去哪儿找幼年版的刺猎蝽呢?它把自己变成刺球,除了让天敌难以下口、保全自己之外,更是为了隐藏起来抓捕猎物。所以找找那些长满尖刺或者绒毛的植物吧,比如山野里好吃的悬钩子,幼年刺猎蝽往往就趴在植株顶端的嫩芽上,摆好姿势,等待猎物——各种小虫送上门来。刺猎蝽对自己的伪装十分自信,只要保持一定的距离,它就会原地不动任你拍摄。如果靠得太近,它也会藏到植株后面躲开你的视线,但只要耐心地等一会儿,小家伙很快就会回到原先的“狩猎场”。

这只幼年刺猎蝽成功捕捉到一只小蜂。

刺猎蝽在枝头等待猎物时,总是喜欢大头朝下,这样的姿态拍出来不太好看。当有猎物靠近的时候,它就会慢慢转过身来,靠近猎物,猛扑一下。如果捕猎成功,我们就可以拍摄刺猎蝽用餐的画面了。即使捕猎失败,这时候的刺猎蝽也会在枝头上停留一会儿,这就是拍摄的好时机了。

大多数蝽类都是扁平的,不适合侧面拍摄,而刺猎蝽的立体感很强,侧面拍摄效果反而更好。从侧面拍摄它们浑身“枝杈”,需要足够的景深才行,即使不能拍清楚所有尖刺,也要保证头部和复眼的清晰。不用靠得太近,保持适当的距离拍摄,可以在相同的光圈下获得更大的景深。为了表现刺猎蝽周身的尖刺,可以用闪光灯在它侧后方补光,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尖刺的质感。

责任编辑 / 唐志远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