窃鹤
奔跑的猛禽
标签: 动物世界

200万年前的北美洲南部平原上,一群野马正在安祥地吃草。突然负责放哨的马高声嘶叫,只见附近灌丛里冲出一头两米多高的巨鸟,迅速逼近。惊恐的马群飞速逃跑,但一头马驹奔跑不及,很快被身后的巨鸟追上,后颈被它战斧一般的嘴喙猛啄几下,顿时倒地不起……这种名为泰坦鸟的食肉巨鸟,便是窃鹤家族中最着名的成员。

鸟中“霸王龙”
由于地壳板块运动,从白垩纪到冰河时代之前的数千万年间,南美洲曾经长期是一块孤立的大陆。在这漫长的时光里,南美洲的动物近乎与世隔绝,演化出了诸如食蚁兽、树懒和犰狳等独特种类。当时南美洲没有虎豹熊狼,扮演陆地掠食者的,是类似袋鼠的有袋类哺乳动物;但真正占据食物链顶端的却是窃鹤类,它们名为“窃”,却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强盗。
根据化石复原,泰坦鸟大约和今天的鸵鸟一样高,抬起头来可达2.5米,体重估测超过150公斤。但泰坦鸟的头颅远远大过鸵鸟的小脑袋,巨大厚重的嘴喙末端带钩,凶相十足。相比之下,泰坦鸟的翅膀非常短小,别说飞了,就连用来保持身体平衡都勉强。所幸它们还有一双修长强健的腿,能以每小时60多公里的速度奔跑,脚上还有利爪。把这些特征加在一起,简直就是一头披羽毛、没尾巴的小型款霸王龙!
遗憾的是,由于鸟类的骨骼结构轻巧、中空,不易保存为化石,因此大部分种类的窃鹤化石都比较零散。至于泰坦鸟,直到今天都没个完整头骨出土,博物馆里的“完整标本”是根据其他种类大型窃鹤的样子补足的。
繁盛大家族
窃鹤类名字里的“鹤”字,是因为它们在分类上接近当今南美洲一类名为“叫鹤”的鸟,而叫鹤曾被认为跟鹤类是一家。不过近年研究表明,叫鹤与窃鹤应该自成一个“叫鹤目”,跟丹顶鹤、白鹤等鹤类长得有一点像而已。
在南美大陆,窃鹤家族堪称一棵“常青树”,几乎延续了6000万年之久。最早的窃鹤只有家鸡大小,但在自然演化的力量下,它们分化出了模样繁多、体型不一的种类,大部分都是吃肉的。有些小型窃鹤只有半米多高,像雉鸡一样出没在灌丛中;而类似泰坦鸟这样的大型食肉巨鸟,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。其中生活在1000多万年前的一种“雷鸣鸟”,从头到脚近3米高,体重估测可达400公斤,是泰坦鸟的两倍多!在有史以来的所有鸟类中,雷鸣鸟的体型仅次于马达加斯加的“象鸟”和新西兰的“恐鸟”,但这两种被人类灭绝的巨鸟都是温顺的素食者,气势跟凶悍的雷鸣鸟没法比。




一喙击八方
在当今全球近万种鸟类中,没有哪种能跟窃鹤的习性对应,因此科学家对它们的捕食方式一直充满好奇。说起来,窃鹤家族的演化方向,还真跟霸王龙有几分相似——越来越依靠硕大的头颅作为主要攻击输出,强壮的双腿驱动身体,而翅膀(前肢)就成了相对无用的累赘,逐渐退化。
窃鹤的视力十分敏锐,奔跑速度、耐力也几乎跟今天的鸵鸟一样出色。但泰坦鸟、雷鸣鸟等大型窃鹤个子太高,通常需要借助茂密的树丛隐蔽埋伏,否则老远之外就被猎物发现了。等猎物靠近时,它们才猛地冲上前去,将全身力量集中在嘴喙末端的“弯钩”上,厉如闪电地啄击猎物的头颈,甚至咬住猎物再狠狠甩出去。这样往往一两下就能弄断颈椎、敲裂头骨,使猎物迅速毙命——想想看,一只大公鸡或大白鹅的啄击力就很强悍了,而一只大型窃鹤的力量可是它们的上百倍。
不过,为避免高大的身体失去平衡,窃鹤可能很少抬起脚爪攻击,爪子主要用来撕扯猎物尸体。而鹰隼类猛禽大都以脚爪为攻击武器,锋利如钩的嘴喙基本只负责进食,刚好与窃鹤相反。
尽管几种大型窃鹤的体重可媲美狮子老虎,但它们的这一套猎杀技巧也有局限性:仅靠巨喙的力量,还是难以迅速搞定皮糙肉厚的大型食草兽,骨骼轻巧的它们又容易在搏斗中受伤。这样看来,窃鹤很可能是“欺软怕硬”,主要捕食中小型动物,很少冒险攻击体型比自己大的猎物。这种习性不需要群体配合捕猎,因此它们平时应该过着“独行侠”生活,只有在繁殖期才会雌雄成对,共同喂养后代。
败北“龙虎斗”
大约1500万年前,地球又开始了一轮“造山运动”,南北美洲之间的海底地层快速抬升,到300多万年前终于形成了一条陆桥—也就是今天巴拿马、哥斯达黎加等中美国家的位置。这条陆桥将南北美洲连在了一起,两个大陆的动物终于可以互相“串门”了。这对古老的窃鹤家族来说,可不是件好事。
由于历史上北美洲的气候、环境变化远比南美洲剧烈,又多次与亚欧大陆进行物种交流,因此北美动物的演化速度也要快得多,四肢、头脑和适应力都更发达,很快把南美动物打得落花流水。跨过陆桥“南征”的马类、骆驼类、鹿类等,取代了南美本地的食草动物;窃鹤们不仅必须对付这些体型更大、更擅长奔跑的新猎物,还要面对剑齿虎、美洲豹、狼等北美食肉猛兽的强力挑战。内忧外患之下,窃鹤王朝风雨飘摇,在南美大陆数千万年的统治走到了尽头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部分窃鹤居然还成功“逆袭”进入北美大陆,演化出了泰坦鸟这个末世豪杰。
遗憾的是,凶悍的泰坦鸟生不逢时,毕生都在猛兽们的竞争压力下苦苦支撑。随着地球进入冰河时代,气候愈发干旱,开阔的草原取代了茂密的丛林,这让身材高大的它们无处藏身,抓不到猎物,沦落到主要靠食腐为生。泰坦鸟的巢穴在草原上更是无处隐蔽,卵和雏鸟难以存活……大约200万年前,继承食肉恐龙衣钵的窃鹤家族,终于无奈从地球上退场。“猛禽”的荣耀,从此就由翱翔天空的鹰隼鹫鸮专享了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