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力
眼球自动对焦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4年第06期 作者: 曹阳 

标签: 生活百科   博物广知   

每个人身边都有很多戴眼镜的朋友。他们戴眼镜可不是为了臭美,而是为了能看清这个世界。人眼视力的好坏,是由眼球中那套类似照相机镜头的器官们所决定,若它们出了毛病,就会发生近视、远视和散光等问题。
用仪器检测视力,主要就是看眼球内各器官对光的折射、汇聚等功能是否完好。

小眼球“折射”大世界

人人都想有一双“好眼睛”——眼睛的好坏,可不是指它的大小,或者有无双眼皮,而是视力:人眼中视网膜分辨外界事物的能力。而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,又是靠外界事物反射进入眼睛的光线来实现的。

也许有人会问,眼球只有核桃大小,怎能一眼看全几米,甚至几十米大小的东西呢?这是因为光线的折射作用,当光线穿过透明物体时,传播线路会发生偏折。如果这个透明体表面是凸起的球面,会让所有通过的光线发生汇聚;若是凹陷球面,则发生光线的发散。人眼中就有两个凸起的球面器官—角膜和晶状体,所以,物体反射出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,会汇聚成一个很小的影像,映射在视网膜上。

①当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时,会先在角膜处发生第一次折射,角膜就相当于镜头上的第一层凸透镜。
②而后光线进入瞳孔,人眼由感光神经自动调节瞳孔的孔径,以确保在强光或昏暗条件下,都能有适量的光线进入“镜头”内部。
③随后,光线将通过里面最主要的凸透镜—晶状体,汇集到视网膜上,形成影像。
④视网膜就相当于底片。
在看远近不同的景象时

人眼=相机镜头

人眼就像个复杂精密的光学仪器,调控着我们看到的影像,其中起关键作用的部件从外到内,有角膜、瞳孔、晶状体和玻璃体等。当人想看清远近高低各种景象时,眼睛会像照相机镜头一样,自动调整图像清晰度:瞳孔就是“光圈”,用来控制进光量;角膜和晶状体就是折射光线的透镜;玻璃体用来调整焦距。紧贴着玻璃体的视网膜相当于“底片”用来成像,获得视觉信号再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。

在看远近不同的景象时,人眼就会像镜头一样开始调节:前后移动视网膜的位置,使影像的焦点能落在上面;或者调整镜头的折射率,改变光线汇聚的距离—前者是靠肌肉来控制玻璃体的形状,后者则是通过肌肉挤压晶状体来调整它的厚度。

责任编辑 / 郭亦城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