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角
危险又美丽
标签: 地球村公民

被误解的“血案”
春末夏初,动物园又到了每年一次锯鹿茸的时节。不过今年这个工作要“秘密”地进行:把每头雄鹿新长出的短角锯掉以后,再给它们上药、止血,包扎停当再放回观众参观区。以前动物园锯鹿茸不避游人,有一次流血场面把小朋友吓哭了,引发了很多质疑与争议,不少人谴责动物园惨无人道,更有人怀疑动物园利益熏心、为获取昂贵的鹿茸而伤害动物。
作为一名动物园的兽医,看到大家关爱动物我很感动,所以更要给大家解释一下这“血案”背后的因由—锯鹿茸完全是出于安全考虑,既包括工作人员和观众的安全,也包括鹿群自身的安全。
鹿科动物平日里温顺可人,但一到了繁殖季节,雄鹿们就会性情大变,颇为暴力!动物园里空间有限,鹿之间没有相互躲避的余地,一旦公鹿发生火拼,必将损失惨重,而雌鹿和小鹿也很容易被误伤,成为无辜的受害者。
锋利的鹿角不仅会对同类造成伤害,同样也威胁到游客及饲养人员。国外就发生过这样的悲剧:一男童因为接近发情期的雄鹿而被鹿角刺穿了眼睛。国内也有动物园顾及公众舆论而未割鹿角,却造成饲养员伤亡的事。为了避免类似灾难,动物园不得不在繁殖季节开始前将雄鹿的鹿角锯掉。

每年更新的利剑
鹿角是从鹿头骨上方的额骨伸出的硬骨,是雄鹿的第二性征。鹿角每年都要更换,都有一次从茸质到骨质的转变过程。春天,鹿角开始萌发,刚长出的角尚未骨化,短小圆润,表面有一层细密的绒毛,上面有着丰富的血管。这时的鹿角称为鹿茸,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珍贵药材,据说有滋补强壮的功能。当鹿角尚处于茸质时,雄鹿们十分珍惜这副娇嫩的“桂冠”,从不用茸角相抵。

待鹿角长过3个月,就达到了最大尺寸,骨质开始变硬,外层柔软的表皮逐渐干枯脱落。一旦那层茸掉光,裸露的骨质角便不再是活组织,变得没有痛感。这个时候也正好进入鹿的交配时节,鹿角就成为雄鹿进行种内竞争和抵御天敌的兵刃。
成年雄鹿为了增强杀伤力,还经常在树干、岩石上“磨刀”,让角变得格外锋利。求偶季节,雄鹿性情变得异常暴躁,一旦遇到同类争夺配偶或领地,就不惜拼个你死我活。当交配期结束,鹿角就会脱落以保存能量,等待第二年春天再长。


角是越大越好吗?
鹿角的生长要消耗掉大量的钙质、磷酸盐和热量,它每年生长并丢弃,只有营养状况最佳的雄鹿才能长出一副硕大的鹿角。因此对雄鹿来说,巨大的鹿角就是健康强壮的标志。



对野生鹿群的观察证实,长有更大鹿角的雄鹿,确实会赢得雌鹿的优先青睐。雄鹿们有时为了让自己的角显得更加威武,还会故意在头上顶一些树枝、干草,以增强视觉效果。
然而,这种高成本、高能耗的炫耀本身也是一个“赌注”。雄鹿头上顶着巨大的角是种累赘,会影响行动的敏捷性,对其生存是不利的。即便作为对抗捕食者的武器,也存在一个体量与轻便的性价比,并非越大越好。然而反观这一弊端,又似乎显示出雄鹿本身的超凡素质,头顶沉重的犄角仍能奔跑自如、战无不胜,更足以证明它的强壮骁勇。其实,这些难解利弊的现象在动物界广泛存在,雄鹿们用不着为此费心计算,大自然的取舍法则早已写入它们的基因密码。
生命之树的密码
在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中,经常出现雄鹿和鹿角作为神圣图腾。这不仅是因为雄鹿的美丽强壮,还与神秘的鹿角紧密相关。鹿角每年生长脱落,很容易让古人将它与“死后再生”、“生生不息”等概念联系起来。如今,现代科学进一步证明,鹿角真的蕴含着“重生”的奥秘。
很多低等动物都有肢体或器官的再生能力,但是高等动物却很少有这种本事,只有鹿是身体部件能够完整再生的唯一一种哺乳动物。鹿角能够再生,秘密在于“干(音‘赣’)细胞”—干细胞是动物身体中一类特殊的“原始”细胞,在一定条件下,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,也就是具有生长成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,医学界称之为“万用细胞”。


比如受精卵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干细胞,它可以从一个细胞,成长为一个完整的动物个体;而对于成熟的动物个体,身体破损后的组织修复,也少不了干细胞参与。正是干细胞,支持着鹿角再生的神秘功能。
鹿角的生长、脱落规律能够帮助将来的某一天,不管是身体损伤还是器官病变,都可以通过干细胞技术修复再生。这个技术核心的秘密,就隐藏在美丽的鹿角之中。
责任编辑 / 刘莹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