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间真有“菩提树”?

悟道之树苦难多
唐僧玄奘游历至摩揭陀国(古印度之古国,位于今印度东北部),亲眼得见了释迦牟尼悟道之树:那树生有二丈四尺高(约5~6米),四周围有石壁,枝杈葱茏伸展而出,高过石壁约莫一丈;树的主茎为黄白色,枝叶青翠,叶片略似心形,先端生有细长尖头。相传释迦牟尼于此树之下悟道,故而这棵树的梵语之名叫做“菩提婆力叉”—婆力叉,汉译为树;菩提,意为悟道。既有此神树,摩揭陀国自然奉若珍宝,于此树下修建了银塔,国民四时焚香献花,绕树膜拜。

相传印度孔雀王朝时,阿育王原本凶暴残忍,灭人国家,杀人国民,又信奉“别教邪道”,不依佛门。既知这棵菩提树与佛祖的渊源,阿育王便兴兵前来,剪伐树枝,不料被伐下的树枝却又自行重新聚集了起来。阿育王见状,找来“事火婆罗门”,点火焚烧树木,然而菩提树非但未被烈火吞噬,反而在火焰之中生出了新枝茎。阿育王这才知佛法无边,心生忏悔之意,急命灭了残火,用牛乳灌溉树根,焚香祈福,并为护菩提树免受刀斧之灾,下令在其周围筑起石墙。
约七百年之后,又有信奉外道的设赏迦王,意欲毁此神树。既然主干有石墙保护,设赏迦王就派人掘入地下,妄图断其树根。这一掘直挖到地下泉水涌出,亦无从毁坏树根。于是他又令人以火焚烧,并用甘蔗汁灌于树根上,想要令树根焦烂而死—菩提树虽未殒命,却已濒死。恰有阿育王的曾孙满胄王,继承先祖之志,用千头奶牛的乳汁为树浇灌,才将树救活。此后满胄王重修石墙,将之增高加固,玄奘所见,乃新筑石壁是也。
中原菩提海上来
原本只是释迦牟尼证悟的那一棵神树名叫菩提树,然而自佛教盛行以来,与神树种类相同的树木,就都被人们称为菩提树了。以如今的植物学而论,菩提树乃是榕树的一种,其拉丁学名由西方学者所取,直译过来就是“神圣之榕”。此树在巴基斯坦至不丹的山区可见野生植株,热带亚洲各地都可见栽种,甚至在日本的室外也可成活。
责任编辑 / 王辰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