蝴蝶与山林
“投喂虎凤蝶”的缘起与真相

早春靓影,投喂风波
江南早春萧条的山野中,会有一种“虎皮”蝴蝶轻盈飞舞在林间,引发无数人的赞叹——这就是中华虎凤蝶,在早春出现的蝴蝶里,它是相当惊艳的。中华虎凤蝶名列我国9种濒危凤蝶之一,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,而在大城市里,最容易见到它的就要数南京了。由于城市紧邻紫金山、牛首山等虎凤蝶栖息地,市民经常能与它们“亲密接触”,所以中华虎凤蝶在南京人气极高,多年来一直是古都的“明星物种”。
近年来,虎凤蝶数量剧减。于是今年春天,有人发起了“投喂虎凤蝶”活动。他们以为成蝶只吃心叶堇菜、油菜、紫花地丁、诸葛菜四种花的花蜜,而在虎凤蝶保护区的核心区(不大的一块地方),这四种花不够多,这会饿死蝴蝶,所以号召大伙儿从别的地方挖取这四种花,移栽在保护区里。
这一号召,激起了许多市民的爱心与行动,同时也让专业人士哭笑不得,并且极为担忧:这样做,不但不会使虎凤蝶的数量恢复,反而将造成更严重的生态破坏!
实际上,虎凤蝶成虫的食谱很广,只要是有花蜜的花,它都喜欢吸两口,远远不限于那四种。保护区内外的山林中,无数花朵静静绽放着,核心区的花没有了,虎凤蝶还能轻松地飞到别处取食。所以,成虫的食物来源还是有保障的。
不过,虎凤蝶幼虫所吃的东西却与成虫截然不同,而且极为挑食,它的食物早已陷入严重危机,这才是虎凤蝶减少的主要原因!




蝶之蜜糖,人之砒霜
在南京,中华虎凤蝶的幼虫只吃一种植物:杜衡。
杜衡体内的马兜铃酸具有强烈的“肾毒性”,人吃多了会引发癌症、肾衰竭。但“重口味”的虎凤蝶宝宝不但不会中毒,反而吃得津津有味。杜衡长在森林底部,对生活环境要求很高:春天要有阳光晒叶片;夏天又要有树阴防晒挡雨;到了冬天,厚厚的落叶层就像一层暖和的被子,使它不被冻死。南京山地的落叶阔叶林正好满足这诸多条件。每到春天,杜衡就展开了宽大的心形叶片,正面点缀着精致的白色斑点,而翻开叶子背面,就可能看到一种更为精致的“斑点”,闪着类似荧光绿的光泽,这就是虎凤蝶的卵了。
“婴儿食品”遭浩劫
然而近年来,就在蝶宝宝准备破壳而出、大吃特吃的时候,人类的脚步也近了。杜衡虽有毒,却是一味中药,挖药人的锄头几下就把杜衡连根刨起了。挖药人刚走,各地“蝶商”又闻风而来。他们认为“濒危蝶种”奇货可居,于是把杜衡连同蝶卵一起挖走,拿回去养成蝴蝶后,立刻做成标本出售。
更具毁灭性的灾难,是栖息地被破坏。人们为把山林开发成旅游区,开辟了许多登山道,还种了大量观赏植物,很多杜衡被铲掉、踩死。在新种下的植物里,又有大量常绿树和竹林,它们连冬春都有浓密叶片,使早春的杜衡晒不到太阳。于是,以前成片生长的杜衡,只剩下零星的几株苟延残喘——无数的幼虫就这样饿死了。
如何保护虎凤蝶?
看来想要保护好一个物种,不但要知道它本身的习性,更要了解它的生长环境。投喂虎凤蝶的成虫,实在是搞错了重点。而且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“投喂”,肯定会破坏其他地区生态,同时也不见得改善本地生态,因为移栽正在开花的野生植物,是很难成活的。若真要“投喂”,摆几盆蜜多的花卉盆栽,或者布置几处人造蝴蝶饲料,就足够虎凤蝶吃的了。
说到底,最重要的还是保护栖息地,保护杜衡。不妨“无为而治”:去除人类创造的不利因素,恢复自然本色,之后少插手,让杜衡种群逐渐恢复,让春天的野花自由绽放,虎凤蝶自然会发展壮大。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