愈创木
巨轮时代的无名英雄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4年第04期 作者: 花蚀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博物新闻眼   

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,黑烟滚滚的蒸汽轮船载着旅客、货物远渡重洋,蒸汽军舰扛着铁甲、重炮横行四海。它们身上的蒸汽机、铁船壳,以及后来的电气设备,无不是工业时代的产物;然而它们能乘风破浪,还离不开一种珍稀的天然木材—愈创木。
愈创树枝条

大海航行靠堵漏

1803年,美国人富尔顿率先把蒸汽机搬上了船。早期的蒸汽船,是用蒸汽机驱动“桨轮”划水前进。桨轮类似水车,一般装在船体的两侧或尾部,结构笨重效率低,还容易损坏。于是工程师们从19世纪30年代起,又鼓捣出了更靠谱的推进器—螺旋桨。

要安装螺旋桨,必须在船底开个孔,把驱动螺旋桨的尾轴穿出来。这就需要一种防水材料作为“套衬”,封住开孔与尾轴间的缝隙,同时还得承受尾轴的高速转动,以及海水的长期腐蚀。在当时科技水平下,已知的各种金属材料都难堪此任,只有请木材帮忙。1854年,终于有人慧眼识珠,选中了来自美洲的“愈创木”。

其实在此之前,愈创木就用于制造帆船上的缆桩、滑轮等关键部件。这是由于它们“天赋异禀”:密度达1.23克/立方厘米,在木材中高居榜首,也是少数比水重的木材之一;密实的质地,使愈创木不易渗水,又硬度奇高,就连非洲黑木、山核桃木等着名硬木都望尘莫及,故也称“铁木”;更难得的是,愈创木的韧性同样上佳,还能分泌油脂实现“自润滑”—把它套在振动不停的驱动轴上,哪怕数年不上润滑油,也几乎没有裂缝。

为人类贡献愈创木的“愈创树”,生长在中南美热带森林中,属于蒺藜科。愈创木是它们的“心材”—树木主干的中心部分。心材主要由紧密排列的死细胞组成,是支撑整棵树的中坚,也是最坚实、最耐腐的部位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