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象水晶
肚子里长宝贝

亮瞎眼的金发晶,价值不菲。
杂质也精贵
珠宝界有一条基本规则:杂质越少、纯净度越高,宝石的价值就越大。这么看来,杂质真不是什么好东西,把宝石的品质都拉低了。不过,规则也是人定的,说到底规则还是由人们的喜好主宰。璀璨的宝石来自地球内部,在形成过程中,难免会混入其他物质。只要这些物质出现得恰如其分,反而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,异象水晶就属于这一类情况。
由于水晶产量很大,产地遍布全球,所以水晶只能归入中低档宝石的行列。但有些天然水晶在形成时,晶体中会包裹一些杂质,肉眼看上去效果奇异,甚至可以解读为自然风物画卷,这就是“异象水晶”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异象水晶,它的价格也一路攀升。

“哈雷彗星”
该图为着名的“哈雷彗星”。作为脑袋的白色“内核”,是一种水晶内部的“冰裂纹”——看上去像破了,其实完好无缺。根据矿物学家推测,冰裂纹有可能是地质活动的痕迹:水晶矿脉所在的岩层,受到挤压,原子排列发生了错位。
该图为着名的“哈雷彗星”。作为脑袋的白色“内核”,是一种水晶内部的“冰裂纹”——看上去像破了,其实完好无缺。根据矿物学家推测,冰裂纹有可能是地质活动的痕迹:水晶矿脉所在的岩层,受到挤压,原子排列发生了错位。
开山鼻祖“哈雷彗星”
很久以前,只有矿物爱好者才关注异象水晶。直到1990年,“哈雷彗星”的诞生。
那年夏天,在中国的着名水晶产地,江苏连云港的东海县,当地水晶收藏家朱景强在市场上发现了一块奇怪的水晶:透过已被卖主敲碎的一角,依稀可见内部有一束放射状的金色“丝线”,而这些金丝,集中指向水晶核心一个直径4毫米左右的纯白色块。
责任编辑 / 童晓岽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