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望星空 探索天堂
钱币上的天文学家和宇航员
标签: 自然探奇

北京古观象台的“浑仪”仿制品
张衡:用铜铸造宇宙

张衡与候风地动仪
张衡的两项发明最为知名:一是展示天体运转的“漏水转浑天仪”,另一个则是测报地震的“候风地动仪”。地动仪并非预测地震,而是在地震发生时,以灵敏的机关感受到地震的能量,用于在第一时间了解地震的时间和方位。图为我国1986年发行的5元纪念币。
张衡的两项发明最为知名:一是展示天体运转的“漏水转浑天仪”,另一个则是测报地震的“候风地动仪”。地动仪并非预测地震,而是在地震发生时,以灵敏的机关感受到地震的能量,用于在第一时间了解地震的时间和方位。图为我国1986年发行的5元纪念币。

韩国10000韩元纸币上的浑天仪,与漏水转浑天仪功能相似,可谓张衡发明的浑天仪的简化版,欧洲铸造的浑天仪的形态也与之相似。
天地不分,浑沌未明,整个世界就是一团虚无。盘古在这团浑沌之中历经了一万八千年,终于奋起神力,开天辟地,将混沌打破,轻气上升为天,浊气下沉为地,世界由此而生。
“哒、哒、哒”东汉太史令张衡一边敲击着煮熟的鸡蛋,一边思索盘古的传说。相传最初那一团浑沌就如鸡蛋一般,西汉时便有人提出了“浑天说”,认为宇宙就像一个鸡蛋,大地是鸡蛋黄,天空是包在外面的鸡蛋壳。“天和地难到真的是这样?”张衡一边喃喃自语,一边在心中构筑起了另一套宇宙的模型——与前人有相似之处,却又包含了他自己的独到见解。
“天应该是一个近于球形的,大地是静止的,而天空是运动的,天空中的天体围绕南北两极,像车轮一样永恒地转动。”在前人的基础上,张衡发明了一个球状的“宇宙模型”,用来模拟、再现日月星辰的运动。这个用铜造的球形仪器名叫“漏水转浑天仪”,后人将之简称为“浑天仪”。
张衡的浑天仪主要用于演示、模拟星辰在天空中的运转。它的主体是一个直径四尺多的铜球,球上刻有黄道、赤道、南北极、二十八星宿、二十四节气等内容。巧妙之处在于,这座浑天仪利用漏壶流水为动力,来控制模拟天象的运转,张衡将长期观测而来的数据融入其中,可谓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。
责任编辑 / 王辰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