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爱中国菜
地貌中的“中餐食材”
标签: 自然地理
海边盛产"羊肚菌"


粤菜代表"卤水金钱肚",看了就让人口水直流。在加拿大霍恩比岛的海岸边,也有一盘品质丝毫不差的"金钱肚",它们是风浪差异侵蚀出的"蜂窝岩"。
强壮的黄灰色"脖子",顶着满目苍夷的褐色"脑袋",这种坑坑洼洼的马蜂窝造型,却让喜欢煲汤、喝汤的人眼前一亮:这不是羊肚菌嘛!好家伙,这么大一颗,扛回家做汤,喝上一年没问题!


在加拿大霍恩比岛,成片的"羊肚菌"蔚为壮观。其实,在许多地方的海边,都有类似于"羊肚菌"的岩石,比如台湾野柳地区的"女王头"。地貌学上把它们称为"蕈(音"迅")状岩"。很久以前,羊肚菌的"头部"区域还是一片平缓的砂岩,由于所含成分差异较大,风浪就把那些脆弱松软的岩层带走了,只留下较为坚硬的部分,变成密布孔洞的蜂窝状态,地貌学上叫"蜂窝岩"。这个时期,它们更像粤菜里的"卤水金钱肚"。
后来,随着地壳抬升,"蜂窝"高出水面,下一层颜色较浅的岩层,顺理成章成为"菌柄","菌柄"的质地相对柔软均匀,受风化侵蚀,就变得比头部小,而且更加光滑。经过风浪的长期协作,"蜂窝岩"就彻底COS成羊肚菌了。
"竹笋"长在溶洞里
"滴答,滴答"重庆东部的芙蓉洞中漆黑沉寂,滴水声显得格外响亮,让人甚至有些毛骨悚然。但当头灯照射到洞壁的某处,竹笋爱好者们一定会欢呼雀跃:几米高的巨型石笋赫然出现在眼前,就连上面生长的竹节痕迹都那么惟妙惟肖!
责任编辑 / 童晓岽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