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涛尽处是群星
—中国东南沿海星座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2年第10期 作者: 天宁 

标签: 天文天象   星空天象   

茫茫海夜,波涛声声,抬头便是漫天星斗。“我们这是到何地了?”在这样天地无边的环境中,即便胆识过人的郑和也不免感到心中茫然。在遥远的海平线处,几颗星闪了闪,又被波涛吞没。“灯笼骨星!”郑和眼前一亮,这组星的出现给他吃了一枚定心丸,确保了航线万无一失。

自古以来,人们便在夜航时用星斗来定位。郑和下西洋,保证他完成航行的,除了强大的舰队,还有一卷“上古秘籍”护体—《过洋牵星图》。图如其名,这就是一份星空导航手册。然而在图中,有些星座名称让人匪夷所思:凉伞星、水平星、灯笼骨星、布司星中国在秦汉以来,早已有了自己独特而稳定的星座系统,而这些星名却在古代官方的星图中找不到踪影。

这些星座到底从何而来?究其缘由,其中有些太过靠南,中原地区根本见不到,只有南疆沿海的渔民才能目睹并为其命名。另一些北方虽然可见,并被纳入正统星宿体系,但东部的航海者为了实用,依然走草根路线,采用便于夜航识别的划分和名号。

即便在今天,中国沿海的渔民们还保留着不少独特的星座称呼。在舟山,人们航海要看稻筒星、水平星、扁担星。在两广,人们则要看宝鸭星、子午带、犁尾星、灯笼骨、三枝桨等。只是如今,远航者大多已将“牵星图”弃之不用,这些带着海鲜和乡土味道的奇怪星名,只能在沿海渔民中口口相传。

责任编辑 / 郭亦城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