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鲜膜
“透明衣”防水阻气
标签: 生活百科

油纸 不透水的包裹纸
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”的孔圣人还曾说过:“鱼馁而肉败,不食;色恶不食;臭恶不食祭肉不出三日,出三日不食之矣。”由此看来,人们从古至今对食物的新鲜程度一直很在意。

按照现代科学的理论,食物保鲜要满足三点:减少水分流失、降低氧化速度和防止微生物滋生。古人的说法当然不同,但采用的方法都符合这个原理。低温保存和防腐材料古代都曾出现过,不过它们成本太高或者太麻烦,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给食物披件“外衣”。古时候,这保鲜“外衣”的材质可不好找,功能上唯一稍能“达标”的只有油纸。
油纸的质地较厚,又被刷过桐油,因此有防水功能,常用来制作雨伞。中国自宋代开始,人们也拿它来包裹食物,这样既可以阻断与外界的接触,又可以防止水分流失。但是油纸毕竟是纸,韧性上的缺点不可避免,因此包裹形状不规则的食物时,不能完全紧密贴合,支起的折角也容易破漏。尽管如此,用油纸来保鲜的方式,人们沿用了近千年,直到20世纪初,塑料的出现。
PE膜 透明塑料布
塑料是人工合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工材料,共有几十种之多。1933年,英国一家化工厂发现一种叫聚乙烯(PE)的塑料,在高温下可以被拉伸成透明的薄膜,这种薄膜比水轻,韧度和柔软性都非常好。于是PE膜被开发成一种防水布,用来铺盖精密仪器,以阻隔雨水、潮气。
责任编辑 / 郭亦城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