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榴
火光霞焰递相燃
标签: 草木庄园

西域花果

石榴的全名,本来该叫“安石榴”。相传石榴自张骞通西域时被带入中原,因为果实外形如同巨大的瘤子,取了谐音,命名为“榴”。至于安石榴这个全称,在晋朝人编纂的《博物志》中记载,“汉张骞出使西域,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”,因而用西域的国名,作为了水果的名称,后人渐渐传为“石榴”。然而由于《汉书》中有关西域的部分,并没有安石国的记载,因此李时珍在说到石榴时,同时引证了《齐民要术》里的一段说法:“凡植榴者,需安礓石枯骨于根下”,礓石,富含钙质的石头,作用与枯骨类似,在石榴树下埋上钙质,可谓古人的园艺秘方,安石榴的名字,也就由此推而广之了。

石榴裙下
石榴皱褶的鲜红花瓣,像极了亭亭的舞女的裙,因此这花从最初就注定和美女产生千丝万缕的瓜葛。最初把石榴和美女类比的大文学家是李白,浪漫主义诗人同时赞誉了鲁地的美女和石榴花,如水中珊瑚般娇艳,令落日和鸟雀拜服,并发出了“愿为东南枝,低举拂罗衣”的赞叹。
相传杨贵妃曾在宴会上抚琴,在曲调最为悠扬的段落,故意弄断琴弦,并将之解释为,臣子对她不够恭敬,司曲之神以此方式而鸣不平。唐明皇怒,于是责令臣子见贵妃必须行跪拜礼,彼时贵妃的裙角时常绣有石榴,故而“拜倒在石榴裙下”的俗语由此流传。——这一说法流传较广,或许是因为人们更乐得品味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祸国情事。其实“石榴裙”的说法则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。南朝人欣赏红如石榴花般的裙摆,因此将石榴裙与美女作了相互关联。“媚眼随娇合,丹唇逐笑兮。风卷葡萄带,日照石榴裙。”这首诗出现之后,“石榴裙底”逐渐被引申为美女的脚下,这比杨贵妃的故事早了两百多年。

吉祥石榴果
石榴自唐朝起,开始为世人所爱,一者因为红得耀眼的花朵,二来则是因为寓意吉祥的果子。“榴枝婀娜榴实繁,榴膜轻明榴子鲜。”唐朝诗人李商隐很是看重石榴的果实,他把石榴和传说中瑶池仙境的碧桃花相比,讽咏碧桃纵然活了千年,只开花,不结果,不如石榴来得实在。石榴果因为其中多籽,自南北朝时期开始,就被当作多子多福的象征,出现在婚庆喜宴的场所。到了宋朝,人们用石榴果裂开时内部的种子数量,来占卜预知科考上榜的人数,久而久之,“榴实登科”一词流传开来,寓意金榜题名。
责任编辑 / 王辰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