鹧鸪说了什么?
古诗词中的鸟语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1年第01期 作者: 艾纳香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博物广知   博物高考题   

雄性鹧鸪正在啼叫

明明是古诗词,却要从中挑出一些“不相干”的山川风物、花鸟鱼虫什么的,提出一个“超级变态”的问题。虽然不是“正经”的考试题,但在中考、高考、国考和各种考越来越“剑走偏锋”的时代,《博物》特意准备了这些“变态”的题目,换个角度来赏析古诗词。

鹧鸪对辛弃疾

说了什么?

来到江西的辛弃疾,是满怀倒霉和怨念的辛弃疾。本来他曾是抗金起义军中的头领,甚至还被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称赞过英勇,然而因为开口闭口都是驱除金人、还我河山,使得他成了南宋懦弱君臣们眼中的麻烦分子。朝廷被一心偏安杭州的权臣所掌控,他们不关心遗失的北地,只乐于沉溺在江南的小桥流水、小脸美女和小笼包子之间。暖风熏得游人醉,自以为还算清醒的辛弃疾,终于被排挤出了最高权利机构,调任到江西,担任“提点江西刑狱”,说白了,就是当时的法医,解剖个尸体考察一下蛆虫诞生时间的职位。

这样的辛弃疾当然有理由抱怨,毕竟他才三十五岁,还有的是精神头去铁马金戈的战场上折腾。于是,当他来到郁孤台,这个前任太后曾经被金人追得狼狈逃窜的地方,便自然而然写下了寄愁思于山水的词作。作品里头满篇都是影射,“西北望长安”其实望的是北宋故都汴京,江水“东流去”是自然规律,在辛弃疾看来,这和“抗金”同样属于天经地义的事情,不是朝中那些“青山”想遮就能遮得住的。到此,他自己忧国忧民了一大通,不切实际的心思,终于被鹧鸪的叫声而打破了。

鹧鸪的叫声,如今被描述为“xi-di-di—ga!ga!”,古人则搀杂了想象元素,把这叫声念作:“行不得也—哥哥!”鹧鸪为辛弃疾泼了一头冷水,你一个解剖尸体的法医,还想什么抗金大业,明明行不通嘛!于是也就不难理解,正为国家的前途所忧愁着,突然听到鹧鸪带有嘲讽的叫声,辛弃疾是多么沮丧了。

责任编辑 / 王辰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