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子开花
灾变前兆还是大惊小怪?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2年第06期 作者: 彭鹏 

标签: 草木庄园   博物广知   地球村公民   

北京、上海、香港……在2012年的初夏,各地纷纷出现了“竹子开花”的状况。那些从来没看到过开花的竹子蠢蠢欲动起来,纷纷伸出不甚美丽的花枝,淡黄色的花蕊挤出来,在风里晃晃悠悠。开花后竹子就一定会死掉吗?竹子开花难道是“大灾变”来临的前兆?还是说,这次竹子开花预兆了熊猫们将会倒霉呢?

 

竹子的私生活

开花,结果,然后死掉,这就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轮回和更替,对一株植物来说再普通不过。无论是水稻、油菜,还是毫不起眼的狗尾巴草,它们都用这种方法代代延续。竹子也不例外,开花结果,对于竹子而言是正常现象。

但竹子也有一些独特之处,那就是它们的寿命比较长。如果说,一棵普通的小草春季萌发,夏天开花,秋季结果,之后死掉,那么竹子就是把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放大了很多倍。不同种类的竹子,生命长度也不同,短则二十余年,长能活过百余年,在这漫长的若干年中,它们中的大多数种类,信奉着“一辈子只开一次花结一次果”的理念。而其他多年生的植物,尤其是树木,当然也可以享有数十年乃至成百上千年的寿命,但那些植物大多是一两年或者几年就开一次花。

这么多年才开一次花,竹子怎么繁殖呢?高大的竹子在地下生有横走的地下茎,新鲜可人的竹笋,实际上是从地下茎上生出来的,新生的竹笋可谓母体的完全克隆,它的基因和母体完全相同。一棵竹子可以靠这种“无性繁殖”的方法克隆出许多棵竹子,甚至是一小片竹林。然而,这种繁殖方式面临着很大风险。基因完全相同的一片竹林,若是遭遇病虫害侵袭,或是碰上气候异常,它们有可能因为基因上的缺陷而集体丧命,全军覆没。所以竹子还是需要产生种子—由种子繁育出来的后代,基因上会出现变化,有可能更好地适应环境。

责任编辑 / 王辰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