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之巅的盛宴
钱币上的喜马拉雅山区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2年第03期 作者: 吴将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博物广知   

不论硬币还是纸钞,上面的图案都值得细细品味,那里或是镌刻着一幅美景,或是讲述了一段故事,抑或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生存状况。将世界各地不同的钱币汇集在一起,我们就会从那些图案里,看到一本包罗多门学科的博物百科全书。
在货币图案构筑的二维世界中,喜马拉雅山依然不失其雄壮的气魄。那里有独特的高原动物,有绚丽的杜鹃花,有从未沾染过人类足迹的神山,还有首位征服珠峰的登山者。

糊涂命名最高峰

每到攀登珠峰的好季节,坐落于珠峰北坡脚下的绒布寺都异常热闹。从这里再往上,就是珠峰大本营了,来自各国的登山者大都聚集在这里休息。一次,我见到一名瑞士登山者,手中拿着一张纸币看得出神。凑上前去,我发现这竟是一张已然退出流通市场的人民币——第四版人民币的十元钱,那上面的图案,正是珠穆朗玛峰。这时,瑞士朋友指着手中的纸币向我搭话,问道:“钱币上的山,就是埃佛勒斯峰吗?”

印刷在旧版人民币上的世界最高峰,它的名字一直存在着纷争。正如这位瑞士朋友所说的,绝大多数西方人把这座山叫做“埃佛勒斯峰”,即英文的Mountain Everest。这个名称源于19世纪英国测绘局长的糊涂无知。当时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,1865年的一天,一个孟加拉的测量员向英国测绘局长报告,称他们找到了世界最高峰,也就是珠峰。英国测绘局长乌阿以为这座山没有名字,于是将它命名为“Everest”,这一名字和前任测绘局长的名字相同。

其实早在一二百年前,康熙皇帝颁令测绘全国地图,当时的地图就有“朱木拉马山”的字样。到了乾隆时期,“珠穆朗玛”的名字便清晰地标注在地图上,写法与今天完全一致,这是取自藏语“圣母之地”的译音。英国人不甘心承认“珠穆朗玛”,他们希望世界最高峰的名字要与大英帝国存在联系,于是便“糊里糊涂”地为珠峰起了新名字。

经过中国和尼泊尔国境时,从空中看到的珠峰东侧景象,以及在尼泊尔1卢比硬币上,尼泊尔地图国境线上的珠峰图案。
珠峰南坡景观,及其在尼泊尔1卢比硬币上的图案。

从干冷雪山到湿热雨林

从中国一侧看,珠穆朗玛峰坐落于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,雪峰之下是干旱寒冷的高原草甸。但若从尼泊尔一侧来看,珠峰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色:珠峰南坡可一直延伸到海拔不足千米的印度河平原上,湿润的印度洋季风润泽着高山。尼泊尔面积不足15万平方公里,和辽宁省差不多大,但由于喜马拉雅山南坡陡降,使得尼泊尔的风景差异鲜明,从银装素裹的雪山,到茂密湿热的雨林,一应俱全。

责任编辑 / 王辰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