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叫!你在害怕什么?
解析身边的恐惧症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2年第04期 作者: 陈华 

标签: 生活百科   博物广知   

见到老鼠或蜥蜴你会觉得恶心吗?看到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的虫卵,你会觉得头皮发麻吗?站在高楼上,你是否有过双腿发软的感觉?或许恐惧症就潜伏在你身边。不过,只要你学会和它和平相处,就会觉得恐惧不是什么大问题,不用烦恼也不用觉得羞愧,人人都有害怕的东西,神奇的哆啦A梦不是也害怕老鼠嘛。你看,甚至还有人害怕镜子,害怕小白兔,害怕广场,甚至害怕大美女呢。

恶魔,还是护卫?

什么是恐惧?其实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而做出的反应。有时,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,例如遭遇到火灾、泥石流等危机时会本能地逃跑,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会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,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,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。有些因恐惧而产生的生理反应,完全不是大脑主观所要求的:心跳加速,是为了更快地将血液运输到身体需要的部分;呼吸加快加深,以获取更多的氧气供给肌肉组织;血糖升高,给大脑足够的“燃料”;肌肉紧张,令我们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做出行动反应。这些都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,逐渐形成的一系列自我保护机制。

不过,保护如果过了头,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“套中人”——过度、非理性、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、现象、活动或场合,并夸大可能的危险,那就会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。不能乘坐飞机,不能独自呆在黑暗中,或者只要看到电视上放映毛绒绒的动物就会冒冷汗,这样的过度恐惧,可能会将通向美妙世界的大门悄悄关上。

害怕去医院打针,甚至见到针头就会昏倒,这就是“针头恐惧症”。这种恐惧症源于人类的自我防卫意识,但在幼年时对于打针的“恐怖记忆”则是最重要的诱因。想要避免“针头恐惧症”,作为医院和家长两方面,都应当对于年幼孩子打针时给予更多的关爱。
发生火灾等灾难时,人类拥有逃离现场的本能反应。对于曾从火灾中逃生的人,这种本能因为“曾经经历过火灾造成的伤害”而有可能被放大,导致对于火、烟、封闭空间等多种事物的强烈恐惧,从而影响到正常生活。
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名作《分身》被搬上了荧幕,画面之中,面对着和自己长相相同的陌生人,你是否感觉到了恐惧?若因此而觉得恐惧,或许在你内心中有一种害怕认知自我的意识。当然,对于和自己“完全相同之人”的恐惧,也源于人类对于“超越常识的现象”的不安心理。
在动漫《乱马1/2》中,主角乱马的父亲参照了错误的武功秘籍,为了让乱马练习“猫拳”,在他身上捆绑了鱼干,而后扔进了饥饿的猫群之中。因为受到猫群的攻击,乱马患上了“猫恐惧症”。这种恐惧症就是极其典型的通过后天“学习”到的。
知名的恐怖片《午夜凶铃》中,若见到不祥的“环”,即意味着有人将要死去(左图)。这一系列作品中的“环”,其实和日全食(右图)颇为相似。古时人们对于日食的恐惧,即是因为这种现象超越了人们的常识,超出了人们所能理解的范畴。

恐惧是怎样炼成的

恐惧自何而来?比较“不幸”的是,来源可谓多种多样,让人防不胜防。恐惧既有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,也可能是大脑某个部分有异常,有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,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,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,只要你作为人类就可能会产生。

电闪雷鸣时感觉到强烈的惊恐,甚至会出现心悸、抽搐、身体蜷缩等表现,这就是“雷电恐惧症”。其实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,为了防止雷电的伤害而产生的自我保护的本能防御。掌握防御雷电的知识,适当地在安全的环境中鼓励自己学会接受外界天气的变化,可慢慢地消除这种恐惧感。

在那些惧怕蛇的人群里,绝大多数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,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惧怕,这是为什么呢?其实,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。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,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必须提高警惕、小心防范,一旦看到有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(比如毒蛇、鳄鱼、蝎子、毒蜘蛛等),就会惊慌逃窜。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,恐惧心理由此而生。善于识别并躲避这些有害动物,才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下来,于是对于蛇的恐惧也被深深镌刻在遗传的链条中。

责任编辑 / 王辰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