闯关东
冲破封禁去东北

大兴安岭黑土地农场
“柳条边”守护老家
清代至民国年间,大量华北人迁徙到东北谋生,形成一次规模宏大的移民潮——闯关东。电视剧《闯关东》就是讲的山东朱氏一家人迁徙到东北打拼的故事,山东省的公务员考试,还曾为此专门出了一道有关闯关东的考题。其实,朱家只是这场大迁徙的一个缩影,闯关东的由来,还要从几百年前说起。
关,就是指山海关。闯到山海关以东,就只能是东北了。然而上东北为什么要用“闯”的呢?因为从清朝初年开始,清政府对东北地区实施封禁政策,山海关以北是“禁区”,汉族人私自进入是违法的。
满族第一个入关的皇帝是顺治,那时中原局势动荡,南方还有明朝残存的小朝廷惦记着复国。满清政权一招不慎,很可能就在北京立不住脚,所以无论如何要保住一块他们可以退守的根据地——东北。满族人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从东北发家,认为东北是“龙兴之地”,不论是从“风水”角度,还是军事战略意义上讲,东北对满清政权来说都是最宝贵的。
因此顺治皇帝下令,沿着明代的辽东边墙修筑一道“柳条边”,将东北与中原隔开。所谓柳条边,就是挖土为沟,堆土为堤,在堤上插上柳条筑成一道篱笆。它东起辽宁凤城,西至山海关脚下,并驻军把守,关内人只能凭官府发的“印票”才能出去。当然,这种印票没事可不发。
责任编辑 / 刘莹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